首页 -> 2007年第9期

浅谈中学语文探究式教学

作者:王雪英




  《语文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落实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课程的这一基本理念,加快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改变过去强制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端呢?我认为中学语文实施探究式教学是理想的选择。
  
  一、什么是探究式语文教学
  
  探究式语文教学,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根据教材精心设计的挑战性问题的引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前提,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二、如何开展探究式语文教学
  
  (一)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先决条件在于教师扭转观念
  中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的推行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了,为什么有许多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强制式、单纯的应试式教学中而止步不前呢?究其原因,是教学观念的难以转变,新的教学理念吸收而不运用。那么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哪些观念的更新呢?
  1.要善于创造一个民主的、宽松的氛围, 只有在一个民主的、宽松的氛围里面,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2.教师要允许学生向权威挑战。教师遇到学生挑战时要冷静,如果教师为维护“权威”给学生当头一棒,就会摧残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师要保护学生“不畏权威”的思想,敢于向权威挑战是创造型人才的可贵品质,应该支持这种品质的培养与发展。
  3.教师应给学生以更多的关爱 ,教师的天职并非只是“传道、授业、解惑”,它更是人性化的职业,应在教育学生时给予人文关怀。事实证明,爱能激发智力,激发探究的勇气,激发创造意识。
  (二)自主筛选目标,营造探究氛围
  每一篇课文都是由若干个信息点组合而成,大到文章的主题立意、结构安排、语言特色,小至字词的读音与书写,不一而足。在有时间限定的课堂上,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知识点做到面面俱到。这就需要在抓住课文重点、难点进行指导学习的前提下,经常指导学生对课文知识点的外延进行主动探究。
  在每学完一篇课文后,我经常引导学生从中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方面,然后写出自己的探究计划和实施方案进行探究。在学完《荷塘月色》后,有同学完成了《走近荷花》的探究学习。在学生的探究报告中有关于荷这种植物的翔实解释,并配有丰富的荷的插图、与荷有关的古今诗文和古人对荷的各种品评,此外还有学生自己对荷的认识。有同学写到:“当我真正走近荷时,我才感觉到自己的浅薄与无知。我要学习荷的那种内秀外雅和默默无闻,更要学习她那种勇于绽芳吐艳、美丽人间的精神。”
  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我要求人人参与,人人有慧眼,人人有命题。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对学生的成长有益的,都可以列为探究的对象。而学生由筛选的探究目标这个点辐射开来,最终形成了一个围绕目标点的知识网络。在这样的探究中,学生既养成了搜集、积累的好习惯,也锻炼了信息整合、比较、提升、品评的能力。
  (三)关注生活现象,拓展探究渠道
  众所周知,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语文教学中,我还注意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这个大课堂,通过关注生活现象来拓展学生的探究渠道。
  在预习《胡同文化》这篇课文时,我先引导学生广泛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现象,获得关于文化的一些直观认识。学生们通过观察,搜集了大量的素材,如服饰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建筑文化等近30种。大多数同学还对自己搜集到的文化现象材料进行了归类整理。比如有同学整理道:中国是一个美食大国,饮食文化特点显著:①饮食讲究色、香、味俱全;②烹饪强调刀工火候;③吃的工具多用筷子,还讲究轻挑慢夹。而西方人就不同了,牛排鲜奶,刀子叉子,还有双手一齐上。还有同学考察了我们本校的文化,对学校的建筑、老师、学习、生活、管理、风格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和记录。这样从外延方面认识了文化,将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文化的本质特征,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去领悟《胡同文化》的内涵。
  总而言之,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学习为目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创造性及合作精神,这与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教育理念是完全符合的,我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必将发挥它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