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工作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郎华斌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突破学科局限,主张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研究性、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与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组织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较好地弥补了学科课程的缺陷,与学科课程形成动静兼容、学用并存、优劣互补、互相渗透与促进的有机整体。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多样性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内容和方式方法的多样性,这就给课程实施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必须建立起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评价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以活动促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评价功能上突破了甄别与选拔功能的倾向,重点关注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提高的发展性评价。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实践的学习,活动本身和探究活动的结果并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真正关注的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和提高。评价的标准应是“自我参照”标准,而不是“科学参照”标准、“社会成员参照” 标准,即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能力,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要求其教学评价也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主张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努力构建一种以“自我反思性评价”为核心的新的评价体系,从而满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要求。
  对教师的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学水平,激励教师更好从事教学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与传统课程相比,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必然导致教师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面临重大挑战;而真正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面向每一个学生、使其具有生命力,关键是教师。如何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和适应这样的学习和教学模式,是关系“综合性活动课”成败的关键问题。为此学校一直在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工作评价方案。
  
  (一)评价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列为学校的必修课程。其指向不但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促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根本的变化。促使学校教师能够积极投入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切实在这门课程中成为合格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确保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产生实效。
  
  (二)评价方法
  评价采用个人自评和学校评价相结合。后者由年级组长、学校教科研室主任和学校负责人一起,在听取各方面意见后讨论评定。评价以质性评价为主,采用等级评定的模糊评价方法。
  
  (三)评价内容
  对教师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活动设计的能力、活动指导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对学生态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精神状态等。最直接的评价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堂教学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活动方式采用,活动的实际状况(教学气氛、时间、空间利用、节奏把握、学具教具的使用等)、活动实际效果以及教师行为表现等。
  表2-1: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表(如下表)
  姓名:————学科:————时间:————
  
  四)问题探讨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特性决定了其评价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本文只是将视角集中于教师工作的评价上,对学生诸多方面的实践体验还缺乏更多诸如家庭、社会方面的有效评价指导。对教师中诸如班主任、信息技术教师、其他学科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以及评价操作中如何将定量与定性有机结合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陈巍,廖华珉.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参考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博里奇(美).中小学教育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3]沃森等.校本功能性行为评价:教育工作者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