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新课标下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作者:冯运红




  我们普遍使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导入新课→教学新课→总结新课→检查巩固新课。导入新课,既复习巩固已有知识,又引起新知识的学习。教学新课,通过层层相扣,使新知识逐步呈现,学生逐步接受新知识。总结新课,使所学的历史知识逐步形成历史概念和历史原理,建立起新的历史知识结构,并使之系统化和科学化。最后,通过口试、笔试的检查,不仅达到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目的,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现在,新课标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我们应采用恰当的教学层次和方式挖掘每位学生的学习潜力。当前,我们学校正在进行分层教学,把每年级分成A、B等,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对A等学生可采用自学辅导式,B等学生可采用参与活动式,我认为采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可充分调用各层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能动性,体现其各自的优势。
  自学辅导式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和教师有的放矢、相机点拨的辅导有效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结构程序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材→学生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精讲→练习总结。
  第一步,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问题,阅读教材课文。
  第二步,同桌、相邻学生展开讨论,教师要掌握学生的普遍问题和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第三步,教师精讲,主要针对普遍性的疑难问题进行。
  第四步,联系总结,要紧扣目标,通过各类作业,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并及时巩固。这种模式突出强调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与活动式包括:创设历史情景→参与各类活动→总结转化。
  首先,创设历史情景,以多种生动形象的历史场景,使学生乐于参与。
  其次,教师一边讲课,一边指导活动,也可学生自己组织,教师指导,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既动脑,又动手,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
  再次,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的感悟,使认识、经验转化行为的准则。其方法为一边活动,一边点拨,也可由教师加以启发式讲授。这一模式对于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教学效果明显,适合素质教育。
  以上三种模式都能使学生真正做到轻松、愉快地学习。但其运用要求较高,它需要恰当的教学内容,明确的主题思想,精心的组织和指导,与团队结合,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进行。每一章节的每个部分不可能都采取同种方式来完成,因此,课堂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还有一定难度。
  历史教学应借鉴音乐电视(MTV)的做法,将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制作成一集或几集的历史电视,充分使学生感受到历史课的乐趣,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比较易于理解过去,尤其是数千数百年的陈年旧事,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并从中培养他们理性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实行光盘的电化教学,复习课也必须包含在其中,想要在复习中出成绩,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首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提高记忆能力的前提条件。其次,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有节奏地复述,是提高记忆力良好的捷径。时间、地点、事件是历史基础知识的关键。再次,利用简单的图示指导学生加以记忆,有利于提高空间的识记能力。另外,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在记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2.串联知识网络。知识网络是知识内在的点、线、面交织而成的有机整体。在复习中,必须抓住教材中各知识点的联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知识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通过抓点、串线、铺面,系统地把握历史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比较轻松地掌握一个时期或阶段的整体内容,捕捉历史的阶段性特征,解题时才能撒得开、收得拢。
  3.多角度比较人物事件。在历史测试的题型中,无一不涉及到比较能力。因此,掌握比较技能,尤为必要。第一,要把性质相同或相似的人物事件进行比较,分析其不同背景、特点、作用或实质等。第二,要把性质相同但分布于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事件加以分析比较,理清发展线索。第三,要把同类历史事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进行比较。第四,要把某些表现相同而性质不同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认清其不同实质。
  4.科学化评价人物事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掌握评价的尺度、角度和信度。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立场正确,二是要观点鲜明。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时势造英雄”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两个基本观点。三是要方法得当、客观公正。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运用辩证分析法、阶级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全面而综合的分析。
  5.培养学生的预见能力、革新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了解过去,展望未来,教材本身含有正反两方面的历史事实,可供教学上选择,利用这些史料,培养学生预见未来的能力。同时,可利用名人效应,启导学生新观念,培养学生的革新能力和独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