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艺术初探
作者:孟清晨
[关键词]依据 分类 要求
(一)提问的依据
教育心理学家向我们揭示,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古语亦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问题和认识紧密联系,如果没有问题,认识也就停止了。
课堂提问是一种常见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即问题教学法。所谓问题教学法是一问题为中心来展示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努力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由此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要求设计的问题要科学,结构要合理,设问要巧妙,问题要衔接,逻辑要严密,重点要突出,解决问题要彻底。
(二)问题的分类
通常,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分为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两种类型。封闭式问题通常要求学生依据教学内容给出单一的正确答案,如:
Is there any train leaving for Nanjing?
How much is this table-cloth?
Where do you get off to change to Bus 69?
开放式问题鼓励学生给出多种答案,或者在更高层次上带出批判性、发散性或创造性的答案,如:
Causes of communication problems vary widely.
Could you tell me some?
It’s a fine book, why?
What is an effective teacher?
随着教学理论的深化和教学实践的发展,一些学者在封闭式问题与开放式问题的分类基础上,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划分。请参见下表:

1.聚合型问题只要求学生给出单一的或少量的正确答案;发散型问题允许学生给出多种正确答案。
2.事实型问题要求学生再现或再认教师和教材传授的教学内容;经验型问题要求学生在记忆,分析和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给出单一的、正确的、可预测的答案;生成型问题没有单一的正确的答案,甚至无法预测学生给出的答案;评价型问题要求学生做出评价或判断。
3.回忆型问题要求学生再现或再认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给出答案;理解型问题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回忆、整合和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给出答案;思维型问题要求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给出批判性、发散性或创造性的答案。
封闭式问题与开放式问题具有不同的用途:前者可以通过学生回答问题达到回忆,复习和巩固教学内容的目的,后者可以通过学生回答问题达到促进批判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思维能力的发展。英语教师应该均衡地采用这两种不同类型的问题,尤其应该更多地提出开放性问题。
(三)提问的要求
1.提问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水平。教师水平越高,提问的质量越高。它不仅要求教师知识渊博,而且要求教师善于提问。作为英语教师,应该不断地提高提问的水平和能力。
2.提问要事先做好精心的准备。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符合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英语水平。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不同,所以提问要兼顾各类学生,难度较高的问题可以安排优秀的学生来回答,比较容易的问题可以安排困难学生回答。对于比较害羞或比较困难的学生,可以事先通知他们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或者适当延长他们回答问题的时间。不要只让少数学生,尤其是优秀学生回答所有问题。
3.避免机械的提问方式。如按照座位顺序,学号顺序逐一进行提问。那样,学生会很快熟悉这种提问顺序,很可能再轮到自己回答问题时才集中注意力。
4.不要一次性提出多个问题。问题过多会使学生应接不暇,也无法使学生认真思考所有问题的答案。
5.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后,应该给予学生恰当的准备时间。封闭式问题的准备时间可以短暂一些,开放性问题的准备时间可以稍长一些。学生准备回答问题的时间长短可能直接影响到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6.教师应该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并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在学生给出错误的答案或不能给出答案时,教师应该给予某种提示或者变换提问的方式。一旦答案正确,教师应该马上给予肯定,并及时做出鼓励性的评价。
7.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提问,而且要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或者鼓励学生互相提问。这将进一步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全员互动,使更多的学生从消极地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
总之,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启发学生迅速进入思维过程,积极主动思考,发展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发”。课堂提问也是一样,关键在于根据教学实际结合学生特点进行精心设计。教师在“善问”、“巧问”的同时,还要善于导疑、释疑,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最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萍.英语课堂一问艺术[J].学英语,2003,(8).
[2]单凌晨.提问促进互动[J].学英语,2003,(47).
[3]李菊英.英语课堂中失声互动是教师的角色定位[J].教学月刊,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