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几个途径

作者:刘玲玲




  (一)尊重学生,引导自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习意向动力的一部分,应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出发,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兴趣更是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成效。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人,教师是导师。导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当好主人,而不是代替学生当主人。所以,学生喜欢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可以由学生自主决定,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己的心理需要,成为一种强大的内驱动力。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应该尊重和信任学生,允许学生提出各种学习目标或学习方法,包括与教师相反甚至错误的见解。教师要尽力避免简单的指责和训斥,避免有损学生尊严的讽刺和挖苦。只有这样,学生在确定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才能在同学们面前,在教师面前,无拘无束,袒露心声。
  在教学《王冕学画》一课时,学生在自读过程中就提出了很多有趣的学习目标,如想知道王冕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为什么不跟着老师学画画;古时候的人是用什么样的笔来画画的,又用什么来涂颜色的;王冕是怎样刻苦学画的,等等。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了各自的学习目标,为他们的自主阅读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动力
  
  如在教学《采莲》一文时,我先在课前将教室做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黑板上贴上采莲小船、采莲人,教室墙壁四周挂了一些荷叶、荷花、莲蓬,给学生营造了置身满湖荷花中的情境。课一开始,我播放了江南名曲《采莲》,并投影了课文的插图。动听的音乐、色彩美丽的画面,很快把学生的心给牵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在此基础上,我说:“小朋友,你们欣赏过美丽的荷花开满池塘时的情景吗?你有过乘着小船穿梭于荷花中的想法吗?那感觉一定美滋滋、乐陶陶。这节课让我们好好的读一读诗歌《采莲》,一起去感受湖中采莲的快乐吧!”然后,我让学生聆听诗歌的配乐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接着,我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为让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读出诗歌的韵味,我借助多媒体演示“微风吹来,荷花、莲子轻盈摇摆的情景”。让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感受荷花和莲子“香”的气息,并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画中的人,自由畅想湖中的情境和采莲人采莲时的神情、动作、语言,由此体会人们采莲时欢快、喜悦的心情。这样,学生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心境。
  
  (三)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展示自我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特别需要强调。”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他们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的素材、时间和空间,为他们自我表现和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从而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感波澜中,积极地参与,主动地发展。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参与和表现的欲望更强烈,我们更要为他们创造机会,鼓励他们展示自我,从而营造出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
  如在教学口语交际《爱吃的水果》一课中,我课前让每位学生都准备了一种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教学时从实物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他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全方位感受各种水果的特点,然后请同学们介绍自己爱吃的水果,可以从样子、颜色和味道等方面入手,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通过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班级交流等方式让全班每位同学都有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总之,“让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不应该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广大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确立主体发展的意识,相信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从而为学生营造起自主发展的空间,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的天地,让每一位学生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进而真正地主动参与,主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