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读书 观察 写作

作者:虞 霞




  语文教学必须走出封闭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开放的大语文环境中学习语文,让学生留心生活,学会观察,注重积累,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提高。
  苏教版第八册教材第23课《小动物》一课,描述了作者童年时代耍小动物的一些趣事和蠢事。展示了作者美好的童年时代和奇妙的动物世界。教学这一课时,我紧紧抓住课文中的“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饶有兴趣的读书,富有情趣的观察,兴趣盎然的写作。把课堂向课外延伸,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抓文中趣事,读“动物世界”趣闻
  
  《小动物》一课中,作者与“过山鲫”逗乐、玩鳖被咬这两件“趣”事都是学生感兴趣的事。学生读了课文之后,对“过山鲫”、“ 鳖”等一些小动物更是好奇,他们也玩过一些小动物,如: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等,但从未玩过过山鲫和鳖。我说:“动物世界真奇妙,你们想了解它们的奇妙之处吗?请同学们课后查找、阅读有关描写动物的文章,然后向大家介绍,好不好?”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了,大家饶有兴趣地搜索,欣喜地读起了“动物世界”的趣闻。有的读语文课本中的《鸟语》、《燕子》、《蚂蚁》、《羚羊》、《动物的互惠互助》、《九色鹿》、《珍珠鸟》等;有的读到《新理念语文》中的《小猫看电视》、《小金鱼》、《穿山甲巧诱蚂蚁》、《委屈的小花猫》、《小白兔过生日》、《小鸭》、《公鸡打架》、《老太婆和母鸡》、《鸟儿的友谊》、《蚕和蜘蛛》等;有的读起《语文课外补充阅读》及其他课外阅读书籍中的有关动物的趣闻。同学们读得津津有味,读后交流更是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同学们从读中感受到了动物世界的奇妙。
  
  (二)抓生活体验,赏“动物世界”奇妙
  
  学生从“读”中感受到动物世界的奇妙,对“动物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很想像作者那样跟小动物逗趣,甚至甘愿像小作者那样跟小动物做点“蠢”事。《新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乐于从生活中感受乐趣,积累经验。我们应该尊重和发展他们的主观潜能,鼓励他们体验生活,欣赏世界之奇妙。因此,读完课文后,我布置了同学们一道生活体验题:找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弄清它的特点,跟它玩一玩,并把你玩的过程和感受写到日记中去。看谁玩得最开心,最有趣。但要注意安全,同时要保护小动物。这道“玩”题无疑激活了学生的“玩”心,他们愿意竭尽全力去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同学们兴致勃勃走进“动物世界”玩赏“动物世界”。有的同学到田头玩起了小蚯蚓;有的同学到沟边玩起了小龙虾;有的同学在家中玩起了小猫、小狗、小鸡、小鸭;有的在路边玩起了小蚂蚁……他们边玩边赏,从玩中观察到了小动物的机灵可爱,从玩中了解到了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从玩中感受到了动物世界之精彩。
  
  (三)抓“精彩回放”,写“动物世界”神奇
  
  “玩”小动物给同学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也带来了美好的回忆,他们愿意乐此不疲地去描述“玩”的过程,愿意滔滔不绝地向同学们介绍小动物的奇妙,更愿意与大家一同分享“玩”小动物的乐趣。因此,在学生玩赏小动物之后,我及时安排了一个“精彩回放”交流会。大家兴趣盎然地讲述了一个个精彩的玩赏片段,有的甚至边讲边表演,逗得同学们捧腹大笑。王进同学这样讲述玩小鸡的经过:
  我把小鸡捧在手上,按到地面,它乖乖的;我又把它的头轻轻的放到它的翅膀里,它又乖乖的;我再把它的身上盖一层泥沙,它仍然一动不动。我在一旁轻轻地唱着摇篮曲‘睡吧,睡吧,小乖乖……’它好久也不动,我想它真的睡着了,就趴下来看看,再用手摸摸,谁知它猛然一抖翅膀,弄了我一脸一身的泥沙,很久也睁不开眼,真是哭笑不得……
  又如,冯容同学讲自己是这样逗蛤蟆的:
  我抓来一只蛤蟆放在篮子里,又挖了一条蚯蚓,我抓住蚯蚓的一端,用蚯蚓的另一端去碰打蛤蟆的嘴,蛤蟆连忙张开大嘴想吃蚯蚓,蚯蚓吓得蜷缩起来,蛤蟆急得在篮子里跳来跳去,就这样十几个来回,蛤蟆就是吃不到蚯蚓。看着蛤蟆这样笨我觉得可笑,心想,你个大笨蛋,动作太慢,反正你吃不上蚯蚓,我索性把蚯蚓放到你嘴边,待会儿拿走,看你还能不能吃上。谁知,这下蛤蟆的动作可快啦,一张嘴把整条蚯蚓吞下去了。我惊呆了,蛤蟆吃东西竟有这么快呀!
  一个个精彩片段在同学们口中描述着,我抓住时机,及时让学生练笔,一个个神奇的动物故事在同学们的笔端流出,这才叫一吐为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