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通过“儿童文学”阅读促进儿童的书面语表达

作者:朱月明




  [摘 要]当前,我国儿童的书面表达存在“词汇单一”和“表述不清”两个突出问题。阅读是修习语言的先决条件。儿童文学作为儿童的主要阅读对象,能为儿童积累大量优美的词语,为书面表达提供词汇基础;同时,还能丰富儿童的语感,使儿童体验文字间流露出的美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丰富其内在世界,发展其表达思维,从本质上解决语言空洞及无从表述的问题。
  [关键词]儿童文学 阅读 书面语
  
  (一)语言的缺失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修习语言的先决条件。从心理学角度看,儿童最善于模仿,乐于表达,记忆力好,想象力丰富,是积累语言、储存知识的最佳时期,因此,这一时期的阅读积累往往成为一个人一生的文学素养与思维表达的根基。
  语文水平的高低往往通过书面语的表达折射出来。当前,我国儿童的书面语表达存在语言单一和表述不清两个突出问题。针对这种被专家们称为“语言贫血病”的现状,很多教师推出了一系列“活”作文教学方法,试图以个性化写作来改变书面语的贫乏现状。然而我们发现,活跃的课堂气氛一旦落实到书面上,就成了一成不变的“死”作文。精彩的教学过程不会以同样的面目复述在笔头上,生活气息浓厚的口头语无法等同于书面语!
  语言的缺失和用词的平庸意味着语文知识的贫乏,要想解决语言表述的问题,还是让我们追溯到语言的源头——积累。要想有所输出必然先有所输入。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简单的词汇无法清楚的表述复杂多样的思想,无法描摹多彩多姿的外部事物,所呈现出的书面习作自然缺少“生动”、“形象”、“逼真”、“深刻”的力度,显得平庸、雷同,缺少新意。因此,增加儿童的阅读量是非常必要的,儿童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大量富于表现力的词汇和描写正是儿童积累语言的宝贵资源。
  
  (二)语言的塑造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能为儿童所接受和阅读的文学作品。它与儿童的心理特点相吻合,易于儿童吸收;儿童文学蕴含着大量生动的词汇和优美的语句,能开发儿童模仿语言、表达事物的能力,是儿童积累语言的最佳方式;儿童文学所创造出来的富于变幻的离奇的情节,善恶分明的教育意义,既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思维的广度,还能使他们从中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儿童文学包含童话、寓言、儿童小说、儿童诗歌、儿童散文、儿童剧、儿童科学文艺等众多题材,不同的题材能让儿童感受到不同的书面表达方式,对写作体裁的选择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1.词汇的积累。语言的表述从认知开始。儿童文学作品往往用浓重的笔墨去描写和渲染故事中的事物或情节,这些形象、准确、描述性极强的词语,一方面增强了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一方面也成为儿童借以描述所见、所知、所闻、所感的语言摹本。“荷塘”、“金秋”、“月色”、“菱角”、“麦田”……不同的词语都有着丰富的含义,呈现了不同的画面,拓展了儿童的认知世界和表达视角。
  儿童通过大量的文学阅读,能够从阅读积累中得以借鉴,补充词汇表达的方式,从而改变词汇单一的问题。
  2.描写的积累。儿童文学作品中那些美妙的故事情节往往能将读者带入诗情荡漾的童话世界,使读者与故事中的人物命运产生共鸣,互相交融。这种情与景、意与理、幻想与现实交融一体的情形通常需要大量文字的描写和刻画来完成,儿童通过文字的描述,既可以想象出故事中的意象,培养创造性思维,还能通过优美的语言来积累描写的方法。例如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中这样描写大海深处的花园:
  宫殿外面有一个很大的花园,里边生长着许多火红和深蓝色的树木;树上的果子亮得像黄金,花朵开得像焚烧着的火,花枝和叶子在不停地摇动。地上全是最细的沙子,但是蓝得像硫磺发出的光焰。在那儿,处处都闪着一种奇异的、蓝色的光彩。你很容易以为你是高高地在空中而不是在海底,你的头上和脚下全是一片蓝天。当海是非常沉静的时候,你可瞥见太阳:它像一朵紫色的花,从它的花萼里射出各种色彩的光。
  这段景物描写,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画出海底世界的神秘花园,几个视觉强烈的比喻,使人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色彩炫目、奇异亮丽的花园之中。
  好的文章往往有着精彩的描写片段。在书面语的表达中,描写是儿童需要学习的写作重点,也是难点。描写主要包括景物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等,只要掌握了大量的描写方法,书面表达就不会显得空洞平板,无从表述。
  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几乎处处都显露着作者精心设计的描写构思,是儿童写作借鉴的宝贵资源。如叶永烈的童话故事《方方和圆圆》中开头的语言描写:
  有一天夜里,象棋正好和陆军棋放在一起,圆圆跟方方没事儿就开始聊天了。
  圆圆觉得自己的本领大,它对方方说:“你瞧瞧,世界上到处都是我圆圆的兄弟——汤团是圆的,乒乓球是圆的,脸盆、饭碗、茶杯是圆的,就连地球、太阳、月亮也都是圆的!”
  方方听了一点也不服气,它觉得自己的本领比圆圆强,说道:“你瞧瞧,世界上到处是我方方的兄弟——书是方的,报纸是方的,床是方的,毛巾是方的,铅笔盒、信封、汉字是方的,就连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也是方的!”
  它俩都觉得自己本领大,你一言,我一语,吵到半夜,还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一段精彩的对话,从方方和圆圆两个各自不同的特点来描述,显得生动有趣,读起来丝毫没有沉闷的感觉。
  儿童通过阅读这些文学作品,既能在作家的精彩描述中感悟故事中的情节,还能潜移默化的影响自身的书面语表达。
  3.修辞的积累。修辞是文章润色的法宝。儿童文学作品经常运用拟人、夸张、象征、反复、比喻等表现手法来推动文章的发展,比如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中那个能说会道的“宝葫芦”,就是一种拟人的写作手法;还有陈伯吹的童话《一只想飞的猫》,借猫来比喻那些不切实际、好高鹜远的儿童;再如严文井的童话《蚯蚓和蜜蜂的故事》中的蜜蜂,象征勤于工作、爱好劳动、有美好理想的人,而蚯蚓则象征那些好吃懒做的人;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则运用了循环反复的手法来构建故事,老渔夫的妻子凭借金鱼的神力不断满足自己的欲望,最终又回到贫穷的起点,反复的过程增强了故事的逻辑性,推动了故事所要表现的主题。儿童文学所运用的这些写作手法使故事本身具有一定的传奇性,起到了吸引小读者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值得儿童借鉴的书面语表达方法。
  4.知识的积累。书面语的表达不仅需要巧妙的表现手法和优美的措辞,还需要具备一些相应的生活常识和科学知识。有些学生书面语言表述不清主要是因为知识面比较窄,受所学知识的局限。儿童科学、文艺作品就能弥补这一缺陷,它不仅具有文学性,还拥有严谨的知识性,能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向儿童传播科学常识。比如《小蝌蚪找妈妈》就描述了小蝌蚪演变为青蛙的成长过程,再比如凡尔纳的科学幻想小说《从地球到月球》,让儿童了解了很多关于地球和太空的知识。这些有趣而又严谨的知识介绍,还为儿童学写说明文做好了铺垫。
  综上所述,阅读是儿童学习语文的基础,更是书面语言表达的前提条件。儿童文学作品中所涵盖的优美、博大、生动、逼真的世界,既能丰富儿童自身的内在世界,还能由内及外的完善语言的表述功能,是塑造书面语表达的最好途径。
  
  参考文献:
  [1]张耀辉.与小学教师谈儿童文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6.
  [2]王泉根.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