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基于建构主义的课堂教学的情境设计

作者:徐爱清




  建构主义认为人的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情境从广义来说指作用于学习主体,能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说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他们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如果原有的知识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即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改造和重组。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了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没有什么教育改革能够绕开教育的“有效”与“高效”这两座大山而能顺利推进,当下的第八次新课程改革也是不能例外的。要实行教育的“有效”与“高效”,最根本的落脚点在提高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效益。建构主义注重情境,认为个体的认知和意义建构都是在与相关情境的交互、交流、协作中完成的,不同的情境会给不同的学习者带来不同的学习行为,也产生不同的活动效果,并且认为创设情境是学习者实现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因此,创设情境应该成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根据情境的类型和作用,可以大致分为:问题情境、故事情境、协作应用情境、竞争情境等。本文试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对课堂教学情境设计的类型和作用以及这些情境创设的一般原则与方法进行探讨,着眼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以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与方法
  
  问题情境是最常见和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情境,是启迪思维激发兴趣的重要途径。问题情境创设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激情引趣,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组织、吸收各种信息,实现对特定问题的解决,在此过程中实现意义建构。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障立疑,让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将其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对知识、对科学、对人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质疑释疑”是一种高级形式的学习活动,而创设问题情境是实施“质疑释疑”的中心环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问题或引导学生产生问题,然后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其中的奥秘。学生质疑、自行实验、释疑的过程,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师则要抓住时机,依据问题情境所提供的各种线索,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对情境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适时引导,使学生不断地完成“同化”和“顺应”,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二)故事情境的创设原则与方法
  
  许多人都喜欢看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栏目,为什么呢?因为该栏目是通过借助一个个典型案例的记录、法理分析更深层次的法律解读,引领大家在一个个的“故事”中了解法律、了解社会、了解生活。学习者都是故事的迷恋者,学生当然也不例外。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故事情境,就是学习《今日说法》栏目的特色,将教学内容借助一些相关的多媒体技术,把各种丰富的信息资源,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这样能够让学生在了解故事的氛围中,调动视听觉等尽可能多的感官来理解、分析和建构知识。
  
  (三)协作应用情境的创设原则与方法
  
  协作应用情境是指在模拟的环境下,按照教师的要求对学习目标进行模仿练习,获得接近真实的实践体验,从而更深刻地理清知识体系,形成对学习目标的完善建构。
  应用情境下的教学设计一般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小组学习、交流讨论,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总结评价。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被学生充分理解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将学习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这是引导学生自主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教学中能够通过实验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地方有很多,这就需要每个教师都做个有心人,创设一些应用情境,给学生一个锻炼的机会,提高实践意识。
  
  (四)竞争情境的创设原则与方法
  
  在竞争氛围下的学习,对学习者来说是更有一种激励性和成就感。在竞争状态下学习,更能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参与性,加快头脑中信息的检索,外部信息的采集,新知识的加工应用,实现对教学目标更深层次的意义建构,形成牢固、持久的知识印象。
  我们要抓住中学生好奇、好胜、喜欢刺激的心理特征,通过辩论赛、知识抢答等形式创设竞争情境让学生在唇枪舌战和智慧的碰撞中充分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实现课堂内的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
  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许多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种有效手段。掌握适当的时机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自主发展,给学生一片更崭新、更辽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