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创新

作者:蒋 建




  随着新课程改革地推进,整个基础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新的革命,为顺应改革的大潮,教师要敢于创新,迅速转换角色。
  
  (一)新课程对常规教学的整体影响
  
  1.课堂中知识结构的变化。
  在课堂上,课程的授受知识将在以下几个方面重新分布:A型,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B型,教师个人的知识;C型,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改变了原来课程授受中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书本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按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所提供的知识也将改变教师个人知识以及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结构。
  2.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往往倾向于“结构化”、“封闭式”的权力型控制方式,非常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与内化。这种控制方式是维持性的,教科书知识占绝对优势,很少有教师个人知识的发挥余地,几乎没有师生互动知识的产生。教师在开展新课程的授受时,将更多地采取“非结构”、“开放式”的控制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品质培养。因而,教科书知识的比例相对较少,教师个人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的比例较大。这样一种“控制方式”是对传统“权力型社会控制方式”的挑战,是生成式、可持续发展的。
  3.课堂常规经验的变化。
  当教师以知识传递为重点的时候,他的经验做法是: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地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由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让学生回答教科书中的问题,记课堂笔记。
  当教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时候,他的经验做法是:通过相互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监测他们发现后的反思;教师引发并适应学生的观念,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二)教师要敢于创新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由原来的执行者变为现在的决策者,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因此要倡导创新。
  1.教学准备的创新。
  原来,教师的教学准备,注重梳理书本知识结构,钻研分解各个知识点,逐个突破,以便在课堂教学中按照教师的逻辑思路组织计划好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吃透书本知识。现在,教学准备更注重活跃在课程因素组合中的课程结构,倾心于教学情境的设计、教学资源的组织,开发教材以外的校本课程。这样的准备看似简单,但要选择、创设合适的资源和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常在教学准备中,选择一些教学资源和情景,要贴合学生实际,取材日常生活。如:在九年级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在安排导入盐能与酸反应的知识点时,创设一个情景:发酵糕点时常加入小苏打,糕点变得疏松多孔。这个大家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很容易就把握住盐能与酸反应的性质。还能想到如何治疗胃酸过多症。
  2.教学环境的创新。
  应对新课程改革,要能在课堂上和学生共同完成书本知识的学习,又能在共同的学习中,在师生的互动里,完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学习,就必须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学中可普遍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如计算机制作的课件、语音设施等。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学校就应积极创设合适的教学学习环境,一方面学校需要有资金的投入,创建必要的硬件设施,另一方面,学校鼓励教师在教学中积极使用这些教学设施,开展相关技能培训,形成良好的资源利用氛围,避免花巨资购置的教学硬件设施空成摆设。
  
  (三)促进教师成长
  
  用新课程理念开展教学,和原来相比,在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学生在自主的探究中,激发出思想的火花,有可能是教师在教学准备中所没能顾及的,无疑对教师带来了新的考验。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1.提高专业素养。
  教师在本学科的知识结构上,需要不断丰富完善,成为自己所在学科教学领域的一个专家。无论新课程改革的力度多大,变得多快,某一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结构是不变的。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教师才能更好为学生“解惑”,促使学生的不断进步。
  2.拓宽知识面。
  新课程理念下,随着课程授受知识的调整,教师个人知识的作用得以突显。一方面,如何应对课堂上随时会出现的学生的提问、困惑,更好指引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才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带领学生去发现新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才有更多的收获。另一方面,教师也能从自身知识基础出发,立足学生实际,开设校本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
  3.提高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
  应对新课程教学,教师要努力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能否有效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关系重大。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教师能开发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并借助多媒体的手段,带领大家走进一个“有声有色”的课堂,激发学生更丰富的情感体验。
  教师作为新课改的一线推行者,必须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自己的角色,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落实新课程教育理念。只有真正改变用一张试卷考查学生学习状况的考试体制,建立对学生能力、情感等方面的考评机制,才能使新课改更富有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