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浅谈化学教学中差生的转化

作者:宋 乐




  [摘 要]化学教学中,往往在教学初期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教师只有面对现实,重点抓住这部分差生,了解其成绩不好的原因,对症下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教给他们合适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其转化,从而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化学 教学 转差 方法
  
  化学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往往在教学初期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为了使学生的整体水平能够提高,我们可以把工作重心放到差生上,找出这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因材施教,从而转化这部分差生,提高全体学生的化学成绩。
  
  (一)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1.学习态度消极或者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
  导致学习态度消极的原因很多,例如:有的觉得学化学没有意义;有的是因各科成绩均不很理想,对学习有很强的抵触情绪,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学习积极性低下;有的则是专业上选择文科后对化学就不再重视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对化学提不起兴趣,不能主动的去学习化学,放任自流的原因。
  2.学习化学的方法不正确造成学习效率不高。
  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是积极的,勤奋的,但是化学成绩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学生的学习化学方法不正确或者是逻辑思维和接受能力教差,在学习上不能按时的完成老师的要求,自己也不能够主动的预习和复习,抓不住学习的要点,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周而复始的循环,造成化学学习上的落后。
  
  (二)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促进其学习进步
  
  1.转化差生的抵触情绪,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的学习。
  在学生知识的认知过程中,认知事物、掌握知识而进行的观察、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因素的活动都属于智力活动。而在认知事物、掌握知识点的过程中,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因素的活动属于非智力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智力活动是学生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关键,但是智力活动有赖于非智力活动的推动与调节。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该把学生看做容器,而应该看做教育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要充分调动他们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积极的开展非智力因素的活动,否则学生没有求知欲,对所学知识毫无需要,索然无味,学习必将难以进行下去。因此,如何将课堂学习和课后的学习变的丰富多彩和生动就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关键。这几年进行的素质教育改革中,化学课本中的知识突出了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联,让学生能更清楚的了解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学习化学的目的:学习化学是为了更好的改善我们的生活。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具体的体现出来?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应该更多的收集该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具体例子,穿插在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既可以给学生讲解也可以让学生讨论,来让学生明了学习该知识点的目的是什么。实际上化学在生活中应用通俗的事例在我们生活中屡见不鲜。如果能激发差生主动的来探究生活中的这些关联,必将能很好的激发差生化学的学习欲望。例如,在讲解有机物乙醇的时候,最常引用到的就是酒类,那么可以让学生举例生活中都有哪些酒类,古代李白酒后作诗,曹操提到的杜康酒等等,无一不说明乙醇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的广泛。又如,催化剂的使用中,面粉的发酵酶,我们人体的唾液酶等等。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如何举好生活中的应用例子,如何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到解答生活中的现象,就是化学教师真正能否成功让每个学生学好化学,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
  2.利用化学实验丰富、有趣的优点,吸引差生的注意力。
  化学实验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实验可以分为感知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前者主要在进行新课之前做,为新课做好感知性认识的准备;后者在讲完新课后做,检验所学原理和巩固知识。一般学生属于发育期,对于知识而言,感性的认识比理性的认识印象更为深刻,记忆也更为长久。利用化学实验中声、光、色、味等特殊的现象,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而且在实验中可以多向学生问为什么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钠和水反应中为什么会有声音?为什么有火花?为什么是水面上四处的游动?还可以反转过来,让学生问为什么。例如钠和水反应过程中,为什么钠只切那么小一块?为什么要用个玻璃片盖在烧杯之上?还可以让一些差生上讲台和教师一起操作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很多差生对实验有着更大好奇心,更有在全体学生面前表现自己能力的欲望,因此会更积极的参与到化学实验的观察和操作中。这样让差生真正参与到化学实验中来,表现自己,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那么在往后的教学中,他们往往能更主动的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出更好的学习态度。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课外兴趣小组和开放实验室等方法,并且特别将差等生组成专门的小组,优先进行趣味实验,借出实验仪器和无腐蚀性的药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例如家庭中,检验食盐中含碘的实验,只需要淀粉碘化钾试纸,食盐和食醋就可以成功完成该实验。这种操作既简单现象又明显的家庭实验,能极大满足差生的心理需求。但是要注意的是,课外的实验应当是在兴趣的驱使下去完成而不应当强迫学生去完成。否则只会加强差生的抵触情绪。因此,合理的利用化学实验,是激发差生学习欲望和满足心理需求的重要手段,增强差生学习积极性的良好方法。
  3.分层教学,有目的的部分降低教学要求。
  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差生的心理特点,差生长期受到同学和教师的误解,容易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而自暴自弃。因此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部分降低他们的学习要求。例如,在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中,只要求差生对1~18号元素进行简单记忆,了解同周期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了解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同族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在课堂中,对于同一个知识点可以设置几个难度不同的问题。例如:在化学键的学习中,低层目标: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含义和区别;中层目标:学会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高级目标: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并培养学生的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选择低层目标来让差生来回答,中等或困难的问题让成绩优良的回答,一视同仁。使其心理产生“我会了”、“我也可以”这样的心理变化,以满足其心理需要,体会学习的成就感,产生学习的动力。因此上课能够主动的集中注意力,改善上课的态度和效率,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教导正确的学习方法,有效的进行化学的学习。
  针对学习兴趣已经提高,有较好的学习积极性的差生,如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而教师在教导如何掌握正确学习方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孔子提出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也就是“启发”一词的来源。《学记》中也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用启发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理解学习的过程和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的启发,而不是只关注于知识点的教授,避免出现课堂教学中的一言堂。例如:在化学的元素周期律学习中,应该详细的解释半径大小,最外层电子数对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影响,了解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是由元素原子的半径大小和最外层电子数这2个因素所决定的,而不是仅仅要求学生记忆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而且在启发过程中要主动让学生的独立思考,要善于创造情境,提供素材条件和提出问题来让学生独立探索,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只要学生能在教师的启发下,掌握了知识的学习方法,就能够自发的在面对出现的新知识点用所掌握的方法来进行知识的探究。而差生特别是逻辑思维和接受能力教差的学生,往往在知识和方法这两个方面容易产生脱节,那么启发的过程中更应当注意例子的应用,对于同一个知识点往往举3到4个相同的例子来进行比较,以期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出知识的运用规律。同时主动和差生谈心,以了解其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共同找寻其学习方法中的优点和缺陷,予以指正,促进其拟订正确的学习和复习计划,帮助其改变学习态度,以其达到促进成绩的提高。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教学也是这样的。陶行知曾经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教师在教学中不畏艰辛,因材施教,细心加以引导,那么我们的努力一定会得到回报的!
  
  参考文献:
  [1]何婧,冯晓英.化学学困生心理透视及转化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06.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张富群.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差生转化工作中的作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