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语文单元备课之我见

作者:张新红




  单元备课不仅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人教版教材以不同的主题构建了一个个不同的单元,单元内的每一部分内容,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丰富、完善、支撑着单元主题。各部分之间无论从思想性和知识性方面都具有互补性和连续性,为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单元主题的意识比较淡薄,备课时疏忽了单元整体特征的分析,就课论课,就课备课,零打碎敲,致使“部分”远离了主题,打断了知识间的联系,割断了情感主线,使教学要么出现重复的现象,要么出现遗漏现象,造成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显著,教学效益不丰硕。通过单元备课地不断实践和改进,使我体会到单元备课有利于把握单元的基本特点,有利于理清单元各部分内容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支撑和丰富单元主题的,是以怎样的呈现方式突出主题的,是如何将单元的总体目标分配到各部分当中的,各部分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和区别,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加合理地重新组合单元内容,确定一个或几个更加合理的教学流程。怎样做好单元备课呢?
  
  (一)潜心研究教材
  
  研读教材是备课的开局之举。要用心走进教材,用心读懂教材。读懂教材就是要抓住教材的纲,寻找单元教材的主题,而单元教材的主题是通过对单元各部分的研读,有了一番深切的感悟、一番真情的感动之后提炼出来的。确立了单元主题之后,再分析单元内容的构成。分析单元内容,一是分析单元中导读、篇目、练习、语文园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二是分析这些内容具有怎样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特点,尤其把握单元篇目的这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比如,篇目是诗歌还是童话,是寓言还是叙事,是说明还是抒情等,不仅体现着单元主题,还体现着单元知识,这就为我们科学设计教学提供了有利资源。
  潜心研读教材,还要走出教材看教材。教材毕竟是个例子, 是专题内容的浓缩,而专题的外延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更广远的目标。怎样走向更广远的目标,就是要理清教材的脉络,由此去寻找教材的生长点,寻找与教材相关联的结合点,拿其他资源为我所用。 比如,一年级可以从容易被人们忽视的语文园地中的“我的发现”中找到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展示台”为学生扩展学习语文视野指明了方向,为学生学习语文获得成功感搭建了平台,为学生学习语文树立了更坚定的信心。
  
  (二)认真分析学情
  
  单元备课的基础是研读教材,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则是在寻找教学的切入点,是教学走向成功的关键。前者是在考虑教什么、学什么,后者是在考虑怎样教、怎样学。只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特征和知识经验了如指掌,才能去研究所设计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需要,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具有了怎样的能力,才能知道学生对哪些内容感兴趣,想在那些能力上得到发展。总之,只有弄清学生应该学什么、想什么、有没有学成的可能,才能找准教与学的起点,才能构思出科学的教与学的方式。如何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心里,需要教师以平等的心态和学生接触,以研究者的姿态了解学生,比如做好课堂观察记录、设计问卷调查、组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访谈等。不论哪种形式,目的是让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信任,产生对知识渴求的热情,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一提到教学目标,人们往往会联想到《语文课程标准》里提出的三个维度,其实“三个维度”并不是“三个目标”,它是一个综合体,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着,不同阶段、不同层面各有侧重。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未必面面俱到,非得写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就一个单元而言,其教学目标的重点也有别于其他单元,只能是通过整个单元的分析,归纳出单元目标,然后再分解到各课中去,就一课而言,教学目标更不能涉及太多。
  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做到明确、恰当、有序有度,就是要把握好教学目标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按照不同学段要求设定单元目标,根据构成单元教材的不同内容设定单元目标的子目标,既把语文的教学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细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同时要站在语文教学的高度去设定教学目标,通过语文教学能够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大有提高,使学生在语文上得到更加和谐的发展。
  
  (四)精心构思教学流程
  
  一个单元的书本内容不但统一在同一主题之下,而且教学目标也有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因此,一个单元中每部分的书本内容并不是一个单元教学中的独立内容。那么,在设计教学时除了实现与其他资源整合之外,还要实现单元内的整合,对单元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更加便于教师设计教学流程,更加有利于教学过程的生成,更加有益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进行单元内容重新组合,就是在语文整合理念指导下,将单元内容按照不同的问题情境、不同的目标要求,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每一模块设计一个基本的教学流程。划分模块时,以单元主题为切入点,同时兼顾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之间的联系,使教学设计真正发挥出集中优势力量,各个击破重点难点的作用。比如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主题是“科学就在身边”,从教学内容看,可以分为两个模块,构成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识字8》是谚语,也是韵文,形象地介绍了一些简单的天文知识和气候变化发生的自然现象。《语文天地》中的“我的发现”也是韵文,通过字形分析,启发学生运用拆分、整合的方法认字。把握这两个部分的语言特点,可构成“感悟”型的教学模式:初读浅悟(正音)——熟读生情(识记)——研读质疑(迁移)——品读延伸(实践)。5篇课文和《语文园地八》中的“我会读”主要说了身边的科学,都是常识性课文,但它们又有着区别,《棉花姑娘》、《地球爷爷的手》、《小蝌蚪找妈妈》是以童话形式呈现的。《兰兰过桥》、《火车的故事》、《我发明的机器》是说明性文章,可构成“问题”型教学模式:初读生疑(正音)——熟读质疑(识记)——研读释疑(迁移)——品读感悟(实践)。在以上两个模式中都体现了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的有机结合,只是不同的课型在阅读方法、阅读过程上有所区别。但就一年级学段的教学目标而言,都将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整合在了一起,为完成识字教学任务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