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合作学习从同桌开始
作者:张晓伟 徐宝瑞
(一)同桌交流,增强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初中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只有为数不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面临问题时大部分的学生缺乏思考问题的内在动力,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所以就出现了前文提到的小组讨论时,优秀生唱“独角戏”的局面。采用同桌交流的合作形式,可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你说我听,然后我说你听。这样一对一的听说形式,把原来给四个人或更多人共用的时间给了两个人,而且每个人必须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使全班的每个同学都能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拥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同时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因为与同桌关系密切,使他们更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避免因为小组人数过多、层次不一、讨论时间有限而使他们失去发表见解的机会。
(二)同桌交流,促使后进生追赶优秀生
两个人交流,有足够的时间,一个人说完后,必须有另一个来说。初始阶段可能中差生尚不具备有较强的表达能力,但学生那种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必然促使他们会仔细听,在倾听同桌发言过程中吸收他人的长处。即使不能在先前同学发言的基础上有自己独创的见解,但至少可以跟先前的同学说得一样好。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三)同桌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总是想尽办法、竭尽全力做到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但是由于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因素,时常会出现难以关注全体的情况。例如,在教学平行线、垂线的画法的时候,面对全班几十个学生,教师难以一一查看每个学生画图的过程,这时可要求同桌两个人合作,一个人画时,另一个人仔细地看,然后交换角色。在这一角色的交换过程中,学生完成了“小老师”的任务,通过观察进而纠正别人画法的错误,同时自己能更深刻地体会操作的注意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就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教师也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桌交流是合作交流的基础,是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参与的教学组织形式。尤其在目前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同桌间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也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有效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