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作者:贾 祯




  在谈到学生的学习品质时,很多人都认为许多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不强、不能按时主动背诵篇课文、定理、法则等。学生中也常常传来非常不情愿或不耐烦的声音:“又要写作文啦!”、“又要背诵课文啦!”等等。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意识包括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实践两种。学生的自主意识总是在教师的有意培养中逐渐萌发、进而迸发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科学真理的探求。
  
  (一)明确目的是自主的思想基础
  
  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学习,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使学习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首先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目的和自己学习的意义,端正对语文学习的认识和态度;其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材内容的安排还是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都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思想上有了自立自主的愿望。
  
  (二)引导学生参与是自主的前提和保证
  
  陆游曾经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需要是兴趣产生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呼唤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愿望。为此,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结合单元提示、预习提示和课后练习,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和方法,如浏览标题法、分类积累法、品味鉴赏法、读书笔记法等。读句段时分析关键词,分析人物时要抓住人物的言行特征,归纳主题时要区分主次,记叙文学习重点要靠品读,议论文要看论点,说明文重点分析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语文教学离不开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开展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把书本知识通过广泛的实践活动加以运用,在社会实践中增强责任感,培养主人翁意识,提高语文素养。如围绕学校和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小记者采访活动采访当地名人、教师等,提高写作能力,品尝实践活动成功的乐趣;通过了解家乡的巨变,开展“爱祖国,爱家乡”演讲赛;搜集日常生活中的谚语、歇后语、俗语等各种生动有趣的语言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三)不失时机的激励是关键
  
  激励机制作为教学中的一种措施,其有效性和巨大作用亦不可忽视。学生受到激励后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反之,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能力只能发挥出20-30%。由此可见,合理利用激励机制,不但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德,而且能极大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自主意识的培养。通过巧妙创设情景,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进行实践操作,自主探究;看到学生细微的进步就不失时机的给予表扬鼓励,积极暗示诱发学生思维、探索,使自主意识在不断探索中得以发展。
  1.设计趣味问题,激励学生自主思考。
  在语文教学中,设计切合学生实际的趣味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从而享受到了解决问题后的成功感和喜悦感。
  2.确立不同目标,感受成功喜悦。
  针对不同学生确立不同的目标,通过各自的努力获得成功,从而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同学给予表扬,对于动手能力较弱的同学精心指导,使他们“跳起来摘到桃子”,使这部分学生从“我不行”的自卑阴影中走出来,真正体会到“我能行”的喜悦。
  3.荣誉激励,不断进取的动力。
  学生通过自主努力有了进步,这时给予一份小小的荣誉,也许会使学生终生难忘。在教学中适时给予学生一份荣誉,会使学生不断进取、追求,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4.语言激励,成功欲望的催化剂。
  教师简单的一句关怀、问候,或者一次贴心的交谈、几句赞赏的表扬,都是对学生莫大的鼓励,他们的内心将永远充满感激之情和亢奋,促使他们不断进取、不断努力。
  
  (四)形成持之以恒的习惯是培养自主意识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必须使学生养成在课下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语文学习中的习惯包括坚持预习的习惯,书写规范的习惯,收集处理信息的习惯,勤于练笔的习惯,阅读佳作的习惯等。让学生主动去听、说、读、写、想,感受学习的乐趣,逐步养成良好习惯。我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先学后教,课前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接着提出学习课文的目标、方法等,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同时促使学生养成一边阅读一边“圈点勾画”的习惯,阅读时用不同的符号划出重点、关键和难懂的词句,并对课文进行点评。最后进行讨论交流、质疑,一般问题尽量由学生自己解决,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点拨。事实证明,这样做既保证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也使学生通过日积月累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开阔了知识视野,培养了自主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通过自主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会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了自立、自信的态度,为学生自主参与,自由发展,自立向上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