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
作者:夏乃潜
(一)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重点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学习,自主地构建知识结构。在多媒体应用中就要给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那么,怎样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帮助和促使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呢? 学习是学生的个体行为,教师教学的过程不是把制作好的课件内容按照教师的意愿“演示”给学生,尤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产生自我的内部需求。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体现,我们认为首要的前提是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主动探究的需求,积极地进行探索。例如,在制作《再别康桥》多媒体课件时,运用了低缓忧伤的背景音乐,在肖邦小夜曲音节的波动和旋律中细细体会徐志摩依依惜别的深情。品味诗歌轻盈的节奏,解析诗人离别康桥时此起彼伏的内心感情,我们仿佛听到诗人用脚尖走路的声音。注重学生、教师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情感流动,运用饱含深厚情感的教学语言,利用多媒体教学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图、音、文交互的特点,再现了《再别康桥》一诗中洋溢立体动态的优美意境。用心设计几个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更强烈的参与意识,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开放的活动环境。
(二)互动性原则
互动性原则认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联系,教学过程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由此,我们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坚持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活动,给学生以最大的自由空间和更多相互交流的机会。在我们多媒体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置高质量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言语活动吸引到问题情境之中。高质量的问题设置要求能够把握切入点, 体现创造性,理清知识点, 立足主体性。例如,在制作《胡同文化》多媒体课件时,我收集了课文中必备的图片资料:北京最长的胡同、最窄的胡同、最古老的胡同、北京的四合院及其结构示意图……北京的胡同群体庞大,历史悠久,致使北京的胡同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共同赋予了胡同特有的内涵。为此,我也收集了老邢台南北长街胡同的一些图片资料,设计这样一个情境问题:老北京胡同及胡同文化和老邢台胡同及胡同文化的比较,同时选用了一段三弦乐曲作背景音乐,通过这些感性形象的图片材料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挖掘。通过比较讨论,学生对于胡同文化的封闭、忍耐、自足、保守、安分守己等特点也就很容易理解了;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学生们在讨论的时候,也总结出地域对于各地传统文化的影响,各地传统文化对于当地人文环境形成的影响。
(三)适合性原则
多媒体手段的使用不仅要适时,更要适当。作为课堂使用多媒体的选题,其内容必须适合于用多媒体表现。传统教学媒体难以解决或解决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应是多媒体使用的理想选题。高一新教材中的《神奇的极光》,介绍了极光及其相关知识,科学性、专业性都很强。虽然文章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说明,但由于极光远离我们,学生对这些概念极为陌生,教学中如果能借助多媒体手段,适当地展示有关图片、录像,或用动画制作模拟显示,便可使之形象具体真切可感。
钱梦龙先生曾评价对待多媒体教学技术有三种基本态度:一是拒绝,二是追风,三是勇于实践。在应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冷静的头脑,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选取适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扬长避短,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