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相同的“路”,不同的“走”法
作者:王 芳
七年级(下)第二单元“Where’sthepostoffice?”的教学目标是问路和指路,单词多,方位繁、句型难,给教与学都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我在教第一个班时采用了传统教学方式:教单词→读单词→讲单词,教句型→译句型→背句型,课堂气氛十分沉闷,甚至教师都觉得索然寡味。我想如不立即改变教学策略,如何去面对第二个班呢?这条“路”究竟该如何去“走”?
(二)课堂摘录
1.Activity 1:看一看,想一想。
我急中生智,顺便抓了幅旅游地图,准备碰碰运气。哪知学生一见花花绿绿的地图,一下子情绪高涨,还对其指指点点。我窃喜,马上提问。
师:What’s this in English?
生:It’s a travel map.
师:Do you like it ?
生:yes.
师:Why do you like it?
生1:Because it’s beautiful.
生2:Because I enjoy traveling.
生3:Because it can tell me the way to travel.
师:(笑)Very good! Today,let’s talk about“ How to ask and answer the way?”(板书)
反思:启发式的导入体现了“切入口小、切入主题快”的效果,直接法比导入法更省时省力,因而总受到教师的青睐。但千篇一律的方式,注定使学生丧失兴趣。教师应设计新颖独特的引入方式,一开始就在学生中引起共振。
2.Activity 2:读一读、记一记。
我利用图上的显眼建筑来教单词:bank、hotel等。
师: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places on the map ?
生:Sure.
师:Where’s the bank?
我边比动作边教方位词:across from,behind等,最后要求把建筑词和方位词联系起来造句,以此描述地图。
反思:利用图片、表情、动作等形象地教单词和运用单词,比空对空教单词更易激趣和保持记忆的长久性,也为语言输出埋下了伏笔。
3.Activity 3:比一比,试一试。
把学生分成4组,在1分钟内回忆出最多的建筑名、方位词的小组获胜,以掌声鼓励。
反思:竞赛、游戏是学生较喜欢的学习方式,因此他们反应积极、思维活跃,反响强烈。
4.Activity 4:站一站、答一答。
请6位同学依次站到讲台前T:Where’s Mary?Ss:She is between ××and××.然后换位或围成圈,再问再答。
反思:“站”使得抽象的目标词汇变成形象的“立体”文字,“说”使得目标语言由“静音”变为“立体声”。
5.Activity 5:说一说、演一演。
两人用对话描述如何才能从图上一中的Class1到Teacher’s office等。程序是:①教师示范②师生对话③生生训练④小组交流⑤汇报表演⑥老师评价、自评⑦另选路线描述、表演。
反思:由词到句,由看到说,由说到演,由图表到现实,使语言学习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交流,这是口语课的灵魂。虽然表演时的口误引起了同学善意的嘲笑,但总为学生锻炼自我搭建了平台。老师的适当示范和适时评价,都能帮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6.Activity 6:猜一猜、问一问。
让学生轮流选地图上的某个地方,一人用带有目标语言的一般疑句来猜,另一人用Yes或No对他的猜测作出回应。
反思:一问一猜,彼此之间形成“信息差”,增强了参与意识。
7.Activity 7:走一走、找一找。
一同学充当“拉登”藏在教室某处,另一同学充当“小布什”,口述带有指令性的目标语言(如Go straight for 8 steps,then turn right),“第三者”充当蒙住双眼的美国兵,按指令在教室里走并找,直到找到“拉登”为止。
反思:本单元就是探讨如何“走路”,以以由凭空说到实际去走显得非常必要。由“拉登”的得意,“美国兵”的无赖,“小布什”的气愤,可看出他们是多么的投入。
8.Activity 8:听一听、画一画。
设计一段由Bus stop走到No.1 Middle School的听力材料,念给学生听,要求把其路线图画出来。
反思:这是本堂课的consolidation或summary。由说过渡到听,由英语渗透到美术,把文字转化成符号,既激发兴趣,又能充分发挥其想象力。
(三)课堂补充
除以上步骤,第二课时还可尝试以下操作。
1.Activity 9:想一想、议一议。
在描述如何从A地到B地时,学生受思维定势影响,往往只考虑到一种走法。此时要他们想想并讨论共有多少种走法,该怎样回去,又该怎样用英语表达?
反思:该开放性话题使学生有话可说,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了观察、想象、合作能力和渗透了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Activity 10:写一写、念一念。
把刚才的描述写出来或把对话改成文章,然后相互修改。每组选两名在全班念一念并评出“希望英语写作之星”。
反思:说是写的基础,写是说的升华,两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3.Activity 11:标一标、填一填。
印一篇描述地理方位的短文,要求将其地名填在示意图中。
反思:此活动难易适中,培养了阅读和动手能力。
4.Activity 12:做一做、指一指。
带一中外教到平安森林公园游玩,边说边指路,介绍各大景点及走法。
反思:这是个典型、真实的任务型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在真实情景中增强“在用中学”“为用而学”“边学边用”的语言学习意识。
(四)启示与体会
两种教学模式中,前者“一言堂”,教师占主体;而后者以活动、任务贯穿始终,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这种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型教学为途径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在和谐、开放、积极、宽松的氛围中轻松、高效地感受、理解和运用目标语言。但也有些缺憾:一是教单词过快,部份学生在交流时还时不时要看一下生词表,影响了表达。二是学生在表演时只注重口头,很少有表情、动作。这些都需要在以后加以改进。
在新课程下的英语课堂,不能只同学之间说说就了事。要把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要把图片、实物、竞赛、游戏、调查、采访、表演、音乐、美术等巧妙地渗透到英语课堂中去。这样可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吃得饱、吃得好、吃得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