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论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作者:陈克龙




  现代学校教育立足于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其中道德教育是主宰,是凝聚和支撑整个生命的成长进而获得幸福人生的决定性因素,倘若缺失了道德的生长,那么生命的其他部分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道德行为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的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层次及所处的青春期阶段特点,在中学阶段可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以下德育内容:
  
  (一)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其中包括学习动机、兴趣、意志力、专注程度、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
  动机是一切行为原因的总和,就学习的动机而论,可以为报效祖国而学习,为改变自己的人生而学习,为得到他人的好评而学习,为兴趣而学习,等等。这些不同的动机在一定的时间、地点、环境下可能表现的形式和结果是一样的,但从长远来看,学习的兴趣、意志力、专注程度、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却大不相同。例如,一位学生要解答出一道对他来说比较困难的数学题,会让他体验到一种愉悦感,而这种愉悦感常常会促使他再次去体验。这样,这个学生就产生了一种暂时还不太清晰的欲望。如果这个学生在以后又重新体验到同样的愉悦感,这种欲望就会得到加强,并且将成为一种明确的需要,他就会自己去找其他的难题来做,并且会更加专注地、顽强地,甚至是创造性地、多角度地求出答案,以满足自己对这种愉悦感的需要。由此,行动满足感的反馈,使兴趣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
  
  (二)培养学生求真、科学的态度,切实做到有言必有据,有据必有理
  数学是一门系统严谨、论证严格的学科,要求运筹有章、计算有法、应用有方、分析有规、论证有据、构造有序,始终不可违背数学的科学规范。在数学教学中,应着意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概括、判断、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做到步步有据可依、有理可推。通过对数学解题规范性的训练,使学生形成严谨认真的作风,明白数学来不得半点虚伪和欺诈,需要的是诚实、正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例如,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E.L.Thorndike 1874-1949)写的《代数心理学》一书里,提出了几种代数的一般能力:运用符号的能力,选择和建立关系的能力,概念化和系统化的能力,对实质性的因素和材料做出适当选择的能力,把概念和技能系列化的能力。他还分离出纯粹的代数能力:理解和列出公式的能力,在一个公式里表达量的相关的能力,变换公式的能力,列出表达已知数量关系的方程式的能力,解这个方程的能力,完成代数计算的能力;用图解表达一个量依赖另一个量的能力,等等。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思维
  良好的学习思维是培养数学能力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意识水平的基础。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应当首先从整体、全局去考虑,要强调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相对性、整体与结构的关系。同时,还要具备化归意识,化归意识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问题进行转化,将其变为已经解决或易于解决的问题。化归意识要求能用联系发展的、运动变化的眼光观察问题和认识问题。
  
  (四)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通过数学学习,能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普遍存在的相互联系、运动变化的客观规律以及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等观点。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达·芬奇也曾说过:一个人若怀疑数学的极端可靠性,他就会陷入混乱之中。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算术与代数之间的联系变化,直观几何与演绎几何之间的联系变化,常量与变量之间的联系变化,有限与无限之间的联系与变化,必然与偶然之间的联系变化,前者都是后者的基础,后者则是前者的发展。学生通过以上的学习和理解,既解决了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转折和跳跃,同时也树立了正确的基本思想观念。
  
  (五)培养学生为社会、国家、集体建设服务的观点
  在人类文明进步的整个历史过程中,数学作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人们一般都认为,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完全是由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带来的,孰不知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变革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数学的发展和变革。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正是数学的革命与发展繁荣了经济,改变了人类的社会,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总之,数学教材有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以教材为载体,结合教学过程有机有序地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其效果是其他任何德育活动不能替代的。在数学教学的过程里,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的同时,要注意与时俱进、理道结合,使数学学科诸因素与德育内容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