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捕捉学生习作的源头,推进个性化习作的进程

作者:马苏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创意表达。”那么如何教会学生无拘无束地写出“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的个性作文呢?我们要引导学生用纯真的童心去体验生活,捕捉对生活的真实感受,用激情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以此来提升学生习作的浓厚兴趣,提高小学生习作个性化教学的成效。
  
  (一)放归生活,珍视学生个性体验
  
  只有让学生回归生活,认识生活,才会从源头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才会在体验中有个性化的感受。
  1.在生活中找寻。①与校园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有趣的文体活动、科技活动、举行多种形式的主题队会……每次活动,都让学生记下情景,畅说感受。这样,学生自然就找到了写作的源头,体验到了作文是一次愉快的倾吐。比如学生亲身经历了拔河比赛,有位同学紧扣“使劲”两字做文章:“我咬紧牙关,脸通红,脚踩地像要在水泥地上踩出一个坑。”如此感受,归功于小作者的个性体验。②与儿童家庭生活联系起来。首先应该从写自己熟悉的人入手,写出外貌特征和性格特征。因为所写的是自己熟悉的人和物,自然就流露出真情实感来。如有位学生这样写爸爸:“我的爸爸是种田的能手。记得那一次割麦,父亲先打腰扣,捆把,只见他挥动镰刀,嚓嚓……那麦子似乎着了魔——乖乖地跟着走,一根小乱,半丝小落,留下的麦茬,齐刷刷,平整整。”
  2.从实践中挖掘。①引童心融入自然,用手中笔绘美景。秋天来了,满目所见皆是遍地金黄的稻谷,浓郁飘香的桂花……这时不妨带学生一起走入大自然,呼吸和感受、触摸,于是灵动的富有个性的习作便产生了。②引导学生实践,是文章真情流露。只要学生留心观察,会发现有的小朋友每天给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浇水,有的小朋友主动打扫教室,有的甚至给基础差的同学补课……更令人感动的是,一放学,校园里各个角落里都有些小小的影子,他们低着头,在不停地找呀找,然后跑到教师办公室,从小小的口袋里翻出半截铅笔,剩一大半的橡皮和许多硬币……有了实践和体验,笔下有情,这样一篇篇有个性的习作便诞生了。
  
  (二)放宽要求,给予学生个性表达
  
  1.营造乐写氛围。新课程改革对作文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允许学生不按照提出的内容范围来写,虽然提供的内容很宽泛,但学生有可能有更想写的内容,这是允许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上,可以让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写,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给学生一个思维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敞开心扉谈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互相启发,进一步激励表达欲望,调动学生生活的积累。
  2.捕捉偶发事件。课堂是个动态资源的生成场,课堂上即兴生成的信息,生生之间的差异,乃至课堂中的错误,都可成为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成为非常有价值“真实素材”,抓住这些及时的信息,有效利用,往往给作文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3.抓住内心感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怒哀乐的内心世界,而且总会产生各种心理变化。这种变化就是心灵体验的一种类型,教师要抓住学生这种变化,引导学生关注并体悟这种变化的种种感受,让学生从说到写,真情流露,这是写作文最真实的好材料。于是,我给学生出了个题目:老师,我很____(伤心、烦恼、幸福、委屈、苦恼、快乐……),并鼓励大家:“把老师当做知心朋友,想写啥就写啥。”学生畅所欲言,一篇篇感人肺腑的作文一下子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同学们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开始对作文产生了兴趣。
  
  (三)放手激励,满足学生成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过去我们总喜欢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而今有人提出了“成功才是下一个成功之母”,这话更有道理,我们只有不断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
  1.多元评价,激发习作热情。我们可以运用多元评价的机制(如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参评、集体评改),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作文评价的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高作文能力,促进健康的心理、人格发展的过程。
  2.赏识激励,体验成功乐趣。老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可以设置多种多样的作文展台(如在班级里推荐、利用校园网发布、推荐到刊物发表等),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交流,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激励他们不断提高自己写作水平。
  小学生习作个性化教学的探究之路很长,我们一直在进行着有效的尝试。但愿我们能早日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董报相.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作文[J].天津教育,2006,(2).
  [2]郭根福.明确教学方向 改进作文教学[J].山东教育,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