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从人教版教材对黄海海战的叙述看中学历史人文教育的缺失

作者:闻陈捷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2005年6月第二版)第29页在叙述黄海海战的爆发这样写道:“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护送清军去朝鲜,返航途中遭到悬挂美国国旗的日本舰队的偷袭。海战开始时,12艘日本军舰以‘一’字竖阵拉开进攻架势,北洋舰队仓促迎战。”此段叙述不可不谓精彩,日方狡诈凶恶、我方正义之情势跃然纸上。然而笔者认为,这段叙述存在着严重的史实错误,从而建立在其上的史观根本经不起推敲。
  
  (一)黄海海战时,日本舰队是否悬挂过美国旗
  
  关捷、孙克复在l980年第3期《中学历史教学》上发表《甲午战争海战中的几个问题》一文,认为日本舰队悬挂美国旗的说法值得商榷。文中指出:战后丁汝昌在海战报告中说:“十八日午初,遥见西南有烟东来,知是倭船,即令十船起碇迎击。”洋员汉纳根的报告也说:“于发现汽烟之初,已察知为日本军舰。”这两份报告中都没有提到日本舰队悬挂美国旗。另外,泰莱的《甲午中日海战见闻记》和《冤海述闻》等史料中,也没有关于日舰悬挂美国国旗的记载。海战时,在附近海域“观战”的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斐利曼特的记载是:“当华舰抛锚于大鹿岛东南之顷,瞧见日舰船烟,丁军门即照太西兵法,悬旗传令各舰起锚备战。”这些记载,包括北洋舰队主要统帅的报告,都没有日舰悬挂美国旗的记载,证明北洋舰队的确不曾发现日舰悬挂美国旗。值得注意的是,日舰如果真的悬挂美旗进行偷袭,这是件涉外大事,身为提督的丁汝昌和总查的汉纳根岂敢又岂有必要隐瞒?而且日舰悬挂美国旗偷袭,正可减轻北洋舰队海战失利的罪责,丁汝昌汉纳根等焉能不报?
  那么,黄海海战时日本舰队悬挂美国旗的依据何在?它的原始出处在哪里?唯一的根据是姚锡光的《东方兵事纪略》。其书卷4海军篇第七载:“(十八日)巳刻,见西南来黑烟一簇,测望悬美国旗,我军作战备。晌午,船来愈近,凡有船十二艘,已尽易倭旗。汝昌乃令起碇,水手站炮位。”描述得活灵活现,仿佛是现场第一手材料。姚锡光是晚清政坛经历较为复杂的封建官僚,中日战争爆发,他应李鸿章之召赶去北方,在天津、山海关、秦皇岛等地参预军事。1895年1月到3月,姚锡光在山东巡抚李秉衡幕府任职。《纪略》成书于1897年,距甲午战争结束只有两年时间,可以说是最早记载甲午战争的著作之一。同其他甲午战争综述著作相比,《纪略》内容详尽,体系清楚,叙述完整、得体,是完整地记录甲午战争的代表作。邵循正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一),全文收录《东方兵事纪略》,在《甲午中日战争·叙例》中编者说:“首篇《东方兵事纪略》虽不是第一手史料,但它的叙述系统相当清楚,对了解中日战争实况帮助不小,故将它全部采录。”姚著的学术影响和价值之大可见一斑。难怪后世治甲午战争史的学者奉之为圭臬。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客观事实是,就照史料价值而言,清人姚锡光撰写的《东方兵事纪略》,与戚其章先生等现代研究者的著述如《甲午战争史》,从根本上说都处于同一级别,即都是后人对自己掌握的第一手的历史档案理解所作的历史论述,而并不是第一手的历史档案本身。其观点和著述内容在引用时,必须与第一手历史档案参照对比,如没有可靠的史料引证,则应当谨慎采择。从我们目前掌握的原始材料来看,我们不能不遗憾地指出,姚著关于黄海海战时日本舰队悬挂美国旗一说为孤证,孤证不立!
  
  (二)黄海海战时,北洋舰队是否仓促迎战
  
  如果说关于黄海海战时,日本舰队是否挂了美国旗的问题尚有争议的话,那么海战时,北洋舰队仓促迎战一说更是无稽之谈。完全是建立在日本舰队悬挂美国旗达成偷袭效果的基础之上的。请注意,即便人民版坚持姚著认定日本舰队悬挂美国旗成立,那也并不意味着北洋舰队遭到偷袭从而仓促迎战。分析如下:
  其一,从战略上来说,早在朝鲜事变后,日本海军就着手准备袭击北洋舰队。1894年7月25日,日本舰队不宣而战在丰岛海面成功实施了对北洋舰队袭击,是为丰岛海战。六天后(8月1日),清政府在寄望列强出面干涉破灭及听信驻朝清军大胜的谣传,发布上谕对日宣战。在谕旨中针对日本的强盗行径云:“突有倭船多只,乘我不备,在牙山口外海面开炮,轰击伤我运船。变诈情形,殊非意料所及。”可见,官方旗帜鲜明,怒斥日本在丰岛海面的偷袭行径。可黄海海战后,官方再无此表态,而对于腐朽的清政府来说,还能有比这更好的粉饰战败的理由吗?事实上,丰岛海战后,北洋舰队广大将士求战情绪十分高涨,洋员马吉芬曾作过详细的记述(《马吉芬黄海海战述评》)。延至黄海海战,北洋舰队的备战已近两月。战前主力尽出护送4000陆军赴朝,与丰岛海战前仅3舰护送2000人马又岂可同日而语。当然,更重要的是此时双方已在战争状态,北洋舰队充分吸取了丰岛海战的教训。可以说,黄海海战是双方盼望已久的主力对决,双方均有备而来。
  其二,从战术上来说,双方从11时许彼此发现对方到北洋舰队12时50分首先发炮,其间至少有一个半小时,日本舰队是否挂了美国旗已经无关紧要了。即便是姚著在描述日舰“巳刻(笔者注:指上午9时至11时),见西南来黑烟一簇,测望悬美国旗”的同时也指出“我军作战备”,管你挂没挂美国旗,一律当倭船论处。《马吉芬黄海海战述评》载:“先是我由敌吐煤烟以见敌,今也我队各舰煤烟如是,敌队当亦明我队之所在,毫无疑焉。”从以上记载来看,北洋舰队甚至是先敌作战术准备,何来之仓促迎战?二战时,日本海军航空兵不宣而战飞临珍珠港上空投下炸弹,美军方如梦初醒,这才是典型的偷袭,这才是典型的仓促迎战!
  
  (三)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中学历史教育
  
  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是这样要求的:“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2005年6月第二版的人民版教科书在叙述黄海海战时无视近年来史学研究成果,比之2000年3月第二版的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的“北洋舰队护送入朝援军到大东沟后返航,突遭日本舰队阻截,海军提督丁汝昌下令迎战”的论述大大倒退。人民版的叙述迎合了民间狭隘的民族主义,在中外冲突中,永远将自身置于无辜者和弱者的境地,永远将外方塑造成蛮横无理、卑鄙无耻的形象,从而在学生的心灵里播下仇恨的种子,却把冷静、客观、理性的反思抛之脑后,而这恰恰是实现中学历史人文教育功能中最不可或缺的内核。
  课标指出,通过历史必修课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民版历史教材对黄海海战的叙述背离了这一要求,走向了它的反面,可谓南辕北辙。
  现代社会需要我们培养有健全人格、法治观念和理性的现代公民,让我们的祖国走向全面现代化,而我们的中学历史教育只有通过对历史冷静、客观、理性的反思才能达成这一目的。这一切的第一步需要我们的教科书编者们做一件简单的工作——让历史恢复本来面目。
  
  参考文献:
  [1]关捷,孙克复.甲午战争海战中的几个问题[J].中学历史教学,l980,(3).
  [3]舒习龙.姚锡光与《东方兵事纪略》[J].历史档案,2006,(3).
  [4]戚其章.甲午战争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