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体验学习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孔小兵
(一)体验数学的涵义及其重要性
1.体验数学的涵义。通常意义下的体验数学是要求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界定,体验是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从这一个界定可以看出,这里的体验数学应包括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两个方面。对“获得一些经验”的理解我认为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关于数学事实(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经验,二是关于数学活动的经验,如观察的经验,推理的经验,问题解决的经验等。
2.体验数学的重要性。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缺乏对学生进行“体验”数学过程的重视,而是将前人总结的数学结果灌输给学生,从而有了“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的说法。事实上,“体验”对数学教育有着其不可抹杀的作用与功能:①感受数学的生活性。数学来源于生活,这是不容置疑的,而“体验”是一条贯穿于数学与生活之间的优良途径。②感受数学的美感。庞卡莱说:“所有的数学家时时体验着数学美感。”对中学生而言,培养他们的数学美感,能维持他们对数学的热情,提升他们的数学才能。③感受集体的力量。有时,“体验”活动将采取“小组合作制”,同学们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与集体的力量,从而融洽了同学关系,同时也培养了“集体荣誉感”。当然,“体验”还具有感受数学的科学性、多样性;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对待生活的热情等诸多作用与功能。
(二)体验学习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1.强化体验环节,突出过程性目标。课程改革的目标旨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大类目标,数学课程目标又具体化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要强化体验学习的环节就必须创设具体的情境,让每一位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探索、推理,经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一些数学概念,教师可以不必自己提出,而是到设定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己去实践和发现数学概念。例如在讲解“同类项”这个概念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出示导入题为“把下面这些实物的塑料模型进行分类——蛋筒、菠萝、棒冰、萝卜、菜椒、香蕉、白菜”,由学生小组讨论后进行演示,尝试按照种类、颜色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类,从而引出同类项这个概念。这样,一方面可提供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积极状态;另一方面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将这种体验进行升华便抽象出数学概念。
2.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应用中体验。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因此无论是在应用中体验,还是体验后得以应用,都是以生活为归宿的。所以,“体验学习”既要立足于生活,又要回归于生活。例如在教“平面直角坐标系”时,让学生用第几排第几个来阐述自己坐的位置,写成坐标的形式,还可以预先准备几张类似电影票的纸条,让学生自己找座位。通过这个小小的游戏,学生知道了由于数字的排列顺序不同,构成的坐标也不同,明白了点与坐标的关系,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领悟了数学的奥秘。
3.强调身体参与性,激发课堂和学生生命的活力。加强体验学习,教学中可以合理渗透制作、操作、游戏、调查、实验等几种活动。例如在学习概率时可以做“抛硬币”的实验:①一枚硬币随意抛入空中,猜它会出现正面还是反面?能保证每次都猜中吗?(猜一猜)②好像里面没什么规律。是否如此呢?我们来玩玩“抛硬币”的游戏,看看里面有没有什么有趣的现象?③游戏要求:两人一组,一人负责记录出现正、反面的频数,试着尽可能多地抛几次,如30次、50次等,并填入统计表内,最后计算出频率。学生完成后,教师把几张统计表作比较,得出制作统计表的方法。④比较:正、反面的频数之和有何特点?频率之和呢?正面和反面的频率有何特点?⑤在这个“抛硬币”的问题中,我们能否用套用公式、定理的办法来解决?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解决的?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问题可通过记录下大量数据来分析。
教师如果能充分关注值得体验的内容,提供学生体验的时间与空间,那么就能真正把握住数学教学的过程性目标,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靖国平.体验性学习与新课程改革[J].教育科学研究,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