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积件——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构想
作者:刘冬湘
(一)积件的优点
积件是针对课件的局限性而发展起来的新的教学软件模式和新的教材建设思想,它的主要优点是:
1.开发的开放性。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开发出不同的课件,也可以根据相同的知识点开发出不同的积件。而且,只要会开发或设计课件的教师都可以参与。许许多多的积件资源就可以组成积件库。
2.使用的灵活性。教师可以从本校或其他积件中进行检索,先选择出最符合自己教学要求的积件。然后,再进行下一步,你可以用三种使用方法:第一,你可以不加任何改动直接把积件运用于教学过程中;第二,你可以把本课中几个知识点的积件进行自由组合,开发一个适合自己使用的课件;第三,在积件自由组合的基础上,再增添少量自己设计的内容,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一个更实用价值的课件。
3.资源的共享性。因为教材大体统一,那么,各单元各课的重要知识点也是统一的。所以,根据各知识点开发出来的积件,在主要教学思想、所要达到的目标等方面也应是统一的,可以相互通用。正因为如此,教师不仅可以使用本校的积件库,还可以通用联网,共享其他学校的积件库。
(二)积件的开发
在开发一个积件式课件时,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步骤着手:
1.模块分析。 根据教学方法、教学理论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划分,划分应尽可能的清楚。对每一部分教学内容可提出几种不同的教学设计,再通过比较、综合,得出一个最合理的划分方法。可以对同一内容作不同的模块划分,任由教学者进行挑选。
2.脚本编写。根据划分的模块,对各个模块编写教学过程,画出流程图。脚本编写要根据脚本的设计规范进行,不可把它写成教案。设计者要写出详细的设计:包括屏幕的划分、按钮的链接、文字的形态等,都必须有清楚的说明。设计者对各种媒体的呈现方式、时间、位置也必须在脚本中具体体现。总之,在这一步,要体现设计者完整的设计理念。
3.设计积件。将具体教学内容编制为计算机软件。设计人员根据已经设计完成的脚本进行程序的编写。编写程序时应该严格按照脚本进行设计,一般不变更脚本,除非课件设计者认为非常有必要修改。在积件的设计过程中,程序员对各个模块的设计应保持一致的风格,需要注意的是模块的开始(调用接口)与结束部分。另外每个积件应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方便程序调用。
4.积件整合。整合阶段的任务是编写一个编辑系统,让各个积件通过编辑系统可以方便地组合成各种可运行课件。 一般编辑系统由两部分组成:①编辑部分。可挑选对于自己有用的积件,并且根据一定的顺序组合在一起。②运行调用部分。能根据编辑好的课件方案,有序地进行课件的运行,也就是各个积件的有序调用。 在设计编辑部分时,一般要使编辑程序使用方便,操作简洁,同时要提供保存、重做等功能。要在编辑系统中列出所有积件,允许针对某个积件进行运行(预演),以利于使用者有目的地挑选积件。 在设计运行调用部分时,要使程序可以从文件中读取预先编辑好的课件方案。具体运行时,对各个积件之间必须有较好的过渡,避免出现乱屏。另外,在课件运行过程中,允许返回到前一个积件,跳入下一个积件,结束本课,使课件在使用上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并且贯穿始终。
5.调试使用。课件设计完成后,必须对其进行充分的测试,确保课件的正确无误。首先要对每个积件调试运行一次,查找错误。在没有错误的情况下,对各个积件进行随机链接运行。最后,模拟上课的情形,对不同的情况分别进行测试,以确保万无一失。
6.使用阶段。经过上面的步骤,我们设计完成了一个积件式的课件。当教学者需要教学该内容时,首先对各个积件进行了解,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选择一些合适的积件,通过编辑(电子备课),组合成一个多媒体软件,然后存盘,运行已经组合好的课件,模仿上课,看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果是,则可以转入实际的教学中,否则重新备课,继续查找一种理想的组合,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虽然课件有其局限性,积件有其优越性,但是课件和积件并不是互相排斥的,也不是简单的替代。一般说来,“积件”不能直接运用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把积件库中基元性的教学资源“积”成“课件”,不同的教师会积出不同的“课件”。可见,积件和课件存在着有机的联系,积件继承了课件中的精华,剔除了课件中诸如固定性,不可重组性和对教材的依赖性等不适合教学的因素,使其适合不同的教学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