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谈化学复习课中“发现式”的应用

作者:刘圣忠




  “发现式”复习方法,就是把探究的方法应用于复习中重新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解题规律,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薄弱环节,发现这些环节之所以薄弱的原因。
  
  (一)从课本再发现知识的联系,学会抓住本质
  
  以“酸的性质”为例,不会学习的同学死记五个通性,一不小心就把它们混淆了,会学习的同学不仅理解“酸的性质”涵义,而且明白在酸溶液里它们都含有氢离子,在这些性质里,哪些性质是氢离子表现出来的,哪些性质是酸根离子表现出来的。对化学知识系统地掌握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这种主动型的复习中,同学们对化学知识自觉地进行理解与串联,综合与联想,在抓住知识本质的同时,也体会到复习的乐趣。
  近年来,中考化学试题当中,部分题目都可以在现行的教材中找到原型,一般都是课本例题或习题的变式题,或源于课本并适度变化的引申题,所以放弃课本不作深度发现,放弃课本单纯做题的复习是低效的,无法把握复习的主动权。以课本为本不是空话,更不是形式,如果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一定能以发现的心态去认真研读课本。
  
  (二)从复习课发现自己的缺陷,学会及时矫正
  
  如复习“金属与金属矿物”时,一般情况下,复习课上老师要带领同学们构建知识体系,并对相应的题型进行讲解练习,但复习课不同于平时的新授课,更需要积极主动,有超前意识,不是等老师板书的结构图出来后再抄写到笔记本上,而是要超前回忆、思考问题。“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有哪些?重要的合金,如铁合金的组成、特性,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有什么不同?金属的冶炼,重点是铁的冶炼,从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包括尾气的处理,以及哪些金属矿物适宜炼铁,哪些不能,为什么?金属的锈蚀与防护,锈蚀原因,防护方法,金属的回收和利用等,当自己超前的思考和老师的结论不同时,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缺陷,如果继续深究,你还能发现造成缺陷的原因,这样就可能从本质上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提高复习效率。
  有些同学习惯课上听讲,抄笔记,满足于听懂,这种课堂复习方式要扭转过来,因为化学学习不是只靠单纯的记忆,而是靠理解,老师展示的知识体系是老师构建的。只靠听、抄写,满足听懂不易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存。所以,复习课上重要的是积极思考,快速思考,超前思考,主动提问,这样才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自己真正的缺陷,当自己超前思考和老师指导的结论,有差距时,就得到矫正的机会,反差越大,矫正也越深刻。由于复习课上呈现的知识绝大部分是大家学过的,不少同学提不起兴趣,这是很多同学在第一轮复习中不能有明显进步的原因。这种现象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要改变化学复习中常见的“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一考就倒”的现象,关键是我们对学生的知识要充满激情地去探索,再发现。
  
  (三)从作业得到反馈,学会发现解题规律
  
  做题是化学复习的重要环节,做作业时千万不能抱应付、完成任务的心理,而是要以追根究底,弄懂弄透的决心,力争“解决一道题,带动一类题,弄透一大块”。比如探究铁锈蚀的条件时,不少同学只是根据铁锈蚀的条件,设计几个对比实验来验证,为什么要设计这几个对比实验想得很少,这就失去了深究和探索的机会,长此以往就将化学作业变成了机械性模仿的过程,学习难有进步,而且越学越累。复习期间的作业,主要任务是发现问题,发现更多的解题规律。另外,对自己的“错题”,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最有价值的。如果对自己的错题不重视,这种错误会一直缠着你,直到中考。最好的订正是除了知晓正确的解法,还要挖出错误的原因,并总结出这类题型的解题规律。
  
  (四)从考试检验复习效果,学会调节复习计划
  
  复习期间小考小试频繁,有些同学不以为然,有些同学不怎么适应,少数同学甚至反感。其实,复习期间的考试就相当于独立作业,不要为分数考虑太多,分数好是好事,说明复习效果不错,以后在这些题型或知识点上可少花时间,考得不好并非坏事,说明还有问题,还有补救的机会,不发现问题是很难解决问题的。考得差,找出差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这是复习取得成效的一种表现。我们要珍惜这样的考试,并把它作为调整复习计划的重要依据,另外,在考试中要掌握答题的节奏,学习应试的技巧,如注意先易后难,认真审题等,平时就要重视实战性训练,否则到了真正的考场是很难把握的。
  复习阶段的练习和测试中,难题相对增多,有些同学因为难题不会就加强难题的训练,不惜一切代价去攻克,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因为解决难题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基础不打好就去做难题既没有效果又浪费时间,更何况难题也是由不少基础题组合而成的,所以我们要提高解决难题的能力,首先要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地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另外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当我们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时,解题能力也就会有较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