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动”中“悟”

作者:鲍晓真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广东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融入新集体”一课的教学中,我尝试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团结就是力量”、“我是这个集体的一员”。教学中突出安排有效的课堂活动,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充分体现寓教于乐,引导学生自觉融入新集体,促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中完善自我,从而体现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的教学新理念。
  
  (一)案例描述
  
  上课铃响后,一进教室,眼尖的学生就发现我带了一只跑表,便问:“老师,你带跑表干什么?”我故意不予回答,布置了本堂课的第一个活动。
  1.课堂活动一:小游戏。
  教师在讲台边划出一个2m×1m的长方形,全班学生分成4小组,每小组12人。宣布规则:同学们可以用任何方式进入长方形,但不可单腿站立或脚踏长方形外,要求每小组的全部同学都在长方形内为完成任务。老师用表计时,用时最少的小组获胜。
  一声令下,比赛开始,第1小组求稳,用时14秒1;第2小组借鉴了前一组的经验,有所进步,用时11秒2;第3小组参赛时,由于急于求胜,第3小组的同学为了自己先站好位,乱扯乱推同伴,结果摔倒好几人,最终放弃了比赛;接下去的第4小组配合默契,用时8秒9,获得优胜。
  游戏结束,虽然课堂上出现了意外情况,但学生兴致很高,纷纷要求再来一次。于是我把长方形缩小为1.5m×1m,同时让各小组商量一会儿后,又进行了一轮比赛,这一次比赛有序地进行,出乎学生所料,每小组所用的时间都明显缩短,而且是第一次比赛失利的第3小组以6秒2的成绩获得了优胜。
  学生一个个满头大汗,兴奋不已,意犹未尽。我借机开展第二个活动。
  2.课堂活动二:小采访。
  由学生推荐组成两个采访小组,先拟订采访提纲,然后走出座位,分头开展采访活动,再把采访结果与大家共享。大约10分钟后,我让各采访小组公布结果。
  第1采访小组代表发言:“我们采访了第3小组的同学。我们拟订的采访提纲是:①第一次比赛你们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你们怎样评价自己失败后的表现?②第二次比赛开始前你们交头接耳谈了些什么?③获胜了,你们的心情怎样?④你们将采取什么方式庆祝胜利?”“我们采访的结果是:①第3小组同学说第一次比赛,只想自己站位,没顾及同伴,所以失败。②失败了我们互相埋怨,甚至还骂人,不应该。③第一次比赛我们太自私了、不团结。④第二次比赛我们吸取了教训,团结一致取得了胜利。⑤第二次比赛开始前我们的交谈是秘密,暂不公开。⑥现在我们的心情很好,很想大叫一声庆祝胜利。”
  接着是第2采访小组代表发言:“我们采访了各组同学代表。我们拟订的采访提纲是:①你认为这次活动你们组的凝聚力怎样?②你认为比赛中同学们表现怎样?③你对这次活动有什么看法?④如果再有类似的活动,你们会怎样展现自我?我们采访得出的结论是:个人离不开集体,班级是一个整体,小组也是一个整体,只要大家融入集体,发扬通力合作精神,团结一心,就可以众志成城。”
  学生们鼓掌表示赞赏。
  3.课堂活动三:设计班级活动方案。
  有了前两个活动的体验后,我便要求学生结合学校即将举行的第十一届田径运动会,设计一个班级活动方案。强调设计的活动方案必须体现人人参与,也就是动员全班同学参与,大家要统一意见,分工要合理,各司其责。要求各小组充分展开讨论,形成方案与大家共享。
  一番讨论后,各组都拿出了自己的方案。甲组的方案:①同学自愿报名作为运动员参赛。②同学自愿报名成立后勤组。③剩下的同学充当拉拉队。乙组的方案:①先对全班同学进行一次测试,选拔出成绩优秀的同学作为运动员参赛。②组成后勤组,负责后勤工作。③后勤组同学具体分工。④组成报道组,宣传本班同学的表现。⑤没有分派到其他任务的同学组成拉拉队。其他各组的方案类似。
  学生评价:哪组的方案最具有可行性?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完善?经过一番讨论争执,最终评定乙组的方案最好,由班长负责记录,课后班干部讨论完善后推荐给班主任。
  活动结束,学生谈本课学习体会。
  生甲: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融进集体,才能充分展现他的才华和生命的价值。
  生乙:我们班的同学来自各个学校、各个地方,但大家有幸相识并组成了一个新的班集体,我们要融入这个集体。
  生丙:我们是一个集体,要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
  
  (二)反思和分析
  
  本堂课是一堂活动课,设计思路是安排各种形式的学生活动,整堂课由“小游戏”、“小采访”、“设计班级活
  动方案”三块活动组成。本堂课设计目的意在通过活动使学生得到体验,令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实现有效教学。本堂课活动安排有效性的体现:
  1.教育在活动中生成。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本堂课中教师关注了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既重视过程体验,又重视结果,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避免了空洞的说教,让学生感到真实、有效,使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目标在活动中生成,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2.个性在活动中张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能用一个标准、一种模式、一套方法来适用于所有的学生。本堂课既有群体性活动,又有个体性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经验来进行相应的有效教学设计,让学生的个性在活动中张扬,在学生的道德发展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3.思想在活动中提升。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中。本堂课活动设计是渐进式的,刚开始大多数学生的感觉是“好玩”,但随着活动的推进,学生的思想认识不断地提升,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理念和道德情感。
  
  (三)启示
  
  1.课堂教学不要怕“乱”,要充分给予学生活动的自由。游戏是学生普遍喜欢的活动,本堂课采用了竞赛性的游戏形式。课程开始前,我就向学生宣布了本堂课是活动课,学生一听就非常兴奋,由于担心课堂会太乱,我又说明了注意事项。第一个活动“小游戏”进行过程中,出现了意外情况,因为学生争着站位,相互拉扯,摔成一堆,课堂上一阵乱哄哄的,引得值日老师也过来察看。由于这一意外情况,我一度想终止活动,但看到学生兴致很高,还是决定继续进行活动,并且还应学生所求“再来一次”。课程并没有因为意外情况的出现而被打断,反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本堂课教学中还采用了让学生走出座位随意采访的活动方式,课堂上学生跑来跑去,又显得很乱。“设计班级活动方案”是前两个活动的延伸,通过前两个活动的体验,感悟“融入新集体”的必要性,课堂上也出现了学生标榜自己设计方案好而争执的局面。虽然课堂上显得闹哄哄的,有点“乱”,但这一系列活动还是充分给予了学生活动的自由,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实际,体现寓教于乐。从学生的反映来看,达成了教学意图,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中完善自我,是本堂课的一大亮点。
  2.课堂教学设计可以根据实际作小调整,以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小游戏”后,我本来的想法是让学生谈活动感想,引出本堂课的主题。但学生是意犹未尽,于是在课堂上根据学生情况作了变动,改为马上开始下一个活动“小采访”,继而让学生在采访过程中自己得出结论,取得了更好的效果。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无定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发挥临场机智,对课堂设计作小调整,以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3.教师要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根据学生表现分析学生的心理实际。课堂上设计的活动应该有针对性,不能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一味纵容学生,对于学生一些错误的言行要及时予以指正,以达成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教学目标。如本堂课中曾出现学生因为竞赛失利而辱骂同学现象,我及时予以指正,并抓住教育时机,结合本课主题“融入新集体”,教育学生要珍惜、维护集体的团结,感受“团结就是力量”的内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