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浅谈科学教学中的“引”

作者:朱增合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发展至今,已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放在重要的地位。教学不再是“老师教学生做实验”,而成为“让学生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的过程。如何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并自觉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自觉提高全面的科学素质,这是一个具有非常研究价值的课题。基于以上思考,我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紧紧扣住一个“引”字,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具体做法如下:
  
  (一)吸“引”学生
  
  学习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先导,是儿童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让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使自己的教学事半功倍呢?除了上好课外,我还注重以下两点:
  1.以身作则。“给孩子一杯水,教者首先要有一桶水”,而科学教学中,又使这句话富有了更多的内涵。首先,知识要渊博。一些科学问题,老师和学生有时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如《吸热和散热》这一课,要同学理解这样一些问题:不同的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一样吗?不同颜色的物体,它们的吸热、散热性能一样吗?而学生在假设时提出“水比沙吸热快,散热也快”、“水比沙吸热快、散热慢”、“水比沙吸热慢、散热快”等答案。于是,我就和学生一起做实验,得出结论,课后再查阅大量的资料进行总结论证。可见,这已不仅仅是要有“一桶水”,而是要有“一口井”,一口能随时随地给孩子提供“水”的井。其次,通过对某个问题的研究表示出极大的热情,以此来感染学生。比如学习光学知识单元,可以搜罗有关的趣味实验、经典故事、生活现象,成为一个“光学专家”。比如“恐龙”是孩子们的热门话题,可以上网查找资料,收集影视作品,成为一个恐龙“大虾”。比如四驱车,多少孩子为它痴迷,你可以自己买来拼装、调试、深入研究,成为一个四驱“发烧友”。总之,不管你与生俱来的兴趣在哪一个领域,都应该热衷于所有与科学有关的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永远做孩子们心目中的科学家。
  2.联系生活。书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如果只局限于书本教学,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慢慢消逝。在某杂志上我曾见到有关香港现用小学自然教材采用乡土自然教学的方法,主要有这些内容:①明确人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六百万香港公民只有1000平方公里的生存环境,香港一切公共场所是为香港公民开设的,香港公民要爱护香港环境。②明确美化环境、美化校园、美化家庭的意义,并且积极参加这些活动。③了解香港环境污染的来源和防止方法。如香港陆上污染主要是由弃置的废物造成,废物的来源和种类有:家庭和郊游人士弃置的废纸、空罐、胶袋和腐烂食品等;②商店和办公室弃置的废纸和胶袋等;工厂和货仓弃置的塑胶、木料和金属废料等;建筑地盘弃置的建筑废料等。香港政府处理这些废物的方法有堆填法、焚化法、再生法等。④告诉小学生如何保护香港环境。如在公园里不乱抛垃圾,不伤害公园里的动物,不采摘公园里的花木,不伤害益虫、益鸟,要保护树木,要遵守香港政府公布的有关保护环境的法规,帮助香港政府整治环境,发现垃圾堆积等现象,要利用热线电话通知市政署。以此为启发,我在教学时,常常抓住我们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动物》这一单元内容,我在教学时,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到菜市场、到养殖专业户家中、到农田里……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从生活中发现科学的存在,让他们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科学的研究当中去。
  
  (二)“引”导探究
  
  科学首先是人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活动,是精神生产的一种形式,然后才是精神生产的产品,即作为这一活动结果的知识,这两个方面构成科学本质的最重要的、内在的东西。科学作为知识体系,也是由科学活动注入灵魂或精神的。科学既是结果又是过程,它本质上就是精神的智力的活动,无论是获得知识、探索真理,还是追求自由,都离不开探究行为和探索精神。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成为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两点切入:
  1.抓住好奇心。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曾经说过:“每个人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着好奇和敬畏。”保持孩子的这种好奇心就成为了老师的重大责任。而这种好奇心,往往是学生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如我在教学《动物的成长》这一课时,发现一位学生带来了一片树叶,其他同学议论纷纷,询问后才知道他们发现树叶上有一些卵,非常好奇,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动物的卵。于是我就引导他们用纸盒做了一个“产房”。他们的热情一下子调动起来,天天去观察,我又引导他们写观察日记。等虫子破壳而出的时候,他们也观察到了昆虫的一般成长过程。
  2.多媒体工具的利用。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融视、听、说于一体,把声、形、色、动态和静态安排在不同的界面上并进行组合流通。这些形式多样的信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师所创设的学习情景中,在头脑中产生疑问,探究的欲望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实验和思考。
  
  (三)“引”入深化
  
  “科学课既强调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还重视在实验的过程中搜集和积累数据,强调对事物的认识不仅要在质上认识,更要从量的分析中得出结论。由于定量分析会使学生的头脑更加精确化、科学化,只有用一定的数据来描述事物时,才算是达到了对事物内在性质的真正的了解。”因此,科学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学的过程,更主要的是通过学习把所学到的知识或得到的感知引入深化,去解决、解释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科学问题、科学现象,这才是科学这门学科的真正内涵。我们只有在不断的教学中探索教育的真谛,寻求教学的突破,一切从孩子们的成长出发,才能把他们培养成新世纪的科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