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让后三分之一学生亮起来

作者:董 悦




  [摘 要]英语学困生即英语学习困难生,指智能正常,但因后天和外界的原因造成英语学习有障碍,达不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业不良者。这些学生一直是老师、家长、学校心中挥之不去的"痛"。本文通过对学困生成因的分析,以求寻找相应的对策,从而解决学困生的转化问题。
  [关键词]英语学困生 成因 转化策略
  
  随着英语教学的普及化,这门语言学科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英语教学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然而教学中所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却依然困扰着广大英语教师,成为了千百万辛勤耕耘的园丁的“心病”,在英语学习的每个阶段,包括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都有英语学困生。这些学生由于不能被正确的认识,得不到及时的帮助,最后对学习彻底放弃,造成一生的遗憾。“后三分之一”现象在我国教育界已被视为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能再对此熟视无睹。
  学困生各个学科都有,但外语学科尤为严重,特别是到了高年级阶段。据了解,在这些学困生的群体里,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数理科成绩良好。因此外语学科的落后显然不全是由智力因素造成的,学生不会无原则地排斥外语,平白无故地不喜欢学外语,在学生英语成绩落后的背后一定有更深刻的原因,值得引起我们外语教师的重视。由于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转化和教育过程的长期性、复杂性。教师必须掌握其特点,积累科学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落实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谈几点肤浅的体会。
  
  (一)学困生的成因
  
  1.外部原因。
  (1)教学思想偏颇:① 用分数来界定学困生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老师习惯用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尽管考试成绩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但绝不是唯一的因素,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其学习潜能常常是考卷无法测出的。② 对学困生的忽视。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未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往往只关注“前三分之一”学生的学习,教学未从学生实际出发,致使后三分之一学生难以消化吸收,从而加剧“两极分化现象”。
  (2)师生关系的不和谐:许多学困生并不是在所有学科上都差,他们有的仅仅是在外语学习上成绩偏低。这一偏科现象在心理学上看来,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差的学生之间最明显的差别不是在智力水平上,而是在学习积极性上,而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学困生的师生关系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①教师对学困生可能有一定的情感投入,但对学困生的关心还仅限于表面,并没有真正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②由于一些主、客观的因素,学困生成为了课堂上“被遗忘的群体”。
  (3)教学方法不当:①授课形式上,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②教学内容安排上,没有因材施教,缺乏层次性,习惯于做统一要求,甚至加大难度,拔高要求,使学困生无法及时消化,最终不得不放弃。
  2.内部原因。
  (1)缺乏自信心,不能面对挫折。学困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是由于在学习外语的时候遇到了某些特殊的困难,而这些困难对其他同学来讲可能不是困难,也许其他同学根本没有遇到过或是遇到后由于某些原因被掩盖了起来,因为考试低分这些困难暴露了出来。而作为学生,他们还不具备分析自身存在问题的能力,由于分数值的反差,在心理上形成了误区,对学习英语的信心产生了动摇;有的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发展的不均衡,随着年级的增高,学习内容的增多,要求的提高,能力每况愈下。由于成绩不理想,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2)缺乏动机,学习目的不明确。部分学生学习英语仅仅是出于好奇或一时热情,没有学英语的使命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意识,英语学习受不稳定的情绪支配,学习热情冷热无常。
  (3)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不科学的学习方法是造成学困生成绩差的一个主要原因。死记硬背记单词,常常前读后忘;对对话、课文理解往往不考虑上下文;朗读时照本宣科,有口无心,经常课内学,课后忘,知识掌握不扎实,巩固不到位。
  (4)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困生大多有等待、依赖的习惯,学习上不主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得过且过,作业质量不高。
  3.其他因素。年龄、性格、性别、学习条件和环境等因素,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凡此种种,导致学生对英语从信心衰减,兴趣动摇最终发展为反感、放弃,学困生随之产生。因此我们应从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入手,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结合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改进,从而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二)学困生转化策略
  
  1.排除心理障碍,培养自信心。心理学家普遍认为,90%以上的后进生对自己的能力及现状不满,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赶上或超越优等生。因此,教师必须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优势,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会在某些方面取得骄人的成绩。而且也要使他们认识到,只要认真学习,都将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因此在教学行为上教师应坚持恰到好处地多表扬、少批评,切不可冷嘲热讽,对于差生的每一点滴进步,老师都一定要真诚地与他们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出自内心的鼓励与期望,从而激发心灵之光,强化求知的内驱力。
  2.因材施教,辩证地对待学困生。由于后进生的特殊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分层教学,开展结对互帮等;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关注他们的心理活动,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成就感。教师不仅要关心爱护学困生,进行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严格要求他们。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学困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从中及时获得反馈信息,督促他们认真学习。例如在布置作业时我通常不采取“一刀切”,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A、B 等级的分层布置,B等级作业内容是以大纲所要求的基础知识为主,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必须掌握,如单词、句型的抄写、听写及翻译等;A等级的作业以拓展性作业为主,如给所给单词造句;在课本对话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指定话题编新对话等,基础相对弱的学生让他们完成B等级作业,而基础好的学生在B等级作业的基础上有选择性的完成A等级作业,这样既不会造成“吃不进”或“吃不饱”现象,又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也能感受到努力过后的成功喜悦。
  3.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顺利、高效展开教学双向活动必不可缺的条件。根据青少年,特别是那些学困生的心理特征,一旦他们与老师有对立情绪,往往对老师所教学科也厌倦。因此作为老师首先要改变对英语学困生的看法,不要因某个学生英语成绩差或几次表现不良就把他打入冷宫。要建立起坦诚相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上课是师生、下课是朋友”的师生关系,在课上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例如让学生在表演中担任特定角色;让学生上台做些简单有趣的动作表演,让读音好的同学领读,让嗓音好的同学教唱英语歌等,并不断给予肯定和鼓励,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4.引导点拨,教人以渔。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补差的最终目标是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向他们推广成功经验,让他们掌握必要的学习技巧和先进的学习方法,防止因不会学而不愿学。例如针对学生单词记忆难的问题,教师引导他们用:①读音规则记忆法:如cow,how,now 等词中的字母组合ow 都发/au/ 这个音;cake,these,five,note 等词中的元音字母都发该字母名称音等;②字母组合变化记忆法:如前面加字母,is-his;后面加字母,you-your;中间加字母,tree-three等,方法、技巧的指导轻松的解决了这一难题,提高了学习效率,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后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如果说,教师对优等生的教育是锦上添花的话,那么对学困生的教育则是雪中送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小步,可能就是这些学生在人生中的一大步,转化学困生,实施补差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只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症下药,才能创造出符合每个学生需要和特点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杨惠珍.英语学习“差生”个人因素分析[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5)
  [3]费水玲.关于高中英语学困生的师生关系调查报告[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