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立足校本教研

作者:赵东强




  [摘 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一个关键时期,此时既要认真总结、回顾走过的历程,扬长避短;又要不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确保课改工作健康、稳步推进。立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线,本文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教师、学校发展的校本培训之路,以此为突破口,推动学校体育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校本培训 新课程理念 教学反思 体育教育
  
  文成实验小学是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有着100多年的办学历史,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随着校本教研在我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与深入,校本教研已见成效,全体教师有了主人翁的精神,观念得以更新,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立足本校,开展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指学校根据发展需要,由学校发起的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适应教育发展的新需要,我们学校以“培养创造型学生,造就科研型教师”的办学宗旨,全方位提升师生综合素质。
  体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体育工作不单是体育教学,还包括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校本培训为体育组营造了一个团结协作、携手共进的团队工作环境。这种共同的需要使教师团结在一起,转变了教师们的工作行为:由个人工作向团队工作转变。这种在教研组里展开的校本培训我把它简称为校本教研。校本教研为我们体育组的教师营造了宽松、愉快、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交流中教师能够畅所欲言、心理相容、思想共鸣;遇到困难时能共同思考、探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能做到谦虚谨慎、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二)共同参与,彰显特色
  
  在新世纪,我校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提出“课堂现场跟进教研法”,对教师的教学情景进行研究,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教师间的同伴互助,以及专业引领,达成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共同提高的目的。真正做到从课堂中来,到课堂中去,让校本教研深入到每一位教师的每堂课中,使校本培训真正成为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的引领,成为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渠道,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在课改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体育组积极投入体育教育教学科研,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勇于课堂教学实践,尝试“愉快教学”、“情境教学”、“友伴分组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水平。近几年来,我校在县运动会上连获全县第一,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1.资源共享,经常反思。 教师学会了自我审视、自我超越的方法,提升了团队协作的精神,实现了资源共享,又找到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新的增长点,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发展,也为实现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实现了“学习从需要开始,反思从课堂开始,超越从探究中开始”,是一种非常切合教师教学生活实际和学校发展的校本培训模式。最近我们准备继续改进和发展这一过程,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课前说课”、“课后自省”两环节,完善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益。整个流程变为:教学设计——集体备课说课——执教——倾听评论和建议——观看课堂实录——课后自省——撰写教育叙事报告——再反思——修订自己的教学策略。
  通过反省、思考、探索,研究解决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使教师不仅是课程和教学的实施者,而且要成为课程和教学的研究者。在活动研究中,老师们把自己的教学作为研究对象,反省自己的教学理念,检验自己的教学策略,考察自己的教学行为,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更新教学思想、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通过活动的开展,老师们注重了课前的设计,课中的调节,更重视了课后的反思。有道是“功在课前”,课前的设计是一种前瞻性的教学活动,我们以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结合,通过个体和群体间的互动,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能力、设计能力和合作互助的精神。课中的调节,鼓励老师善于发现课中生成的教学事件,并将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应变能力。课后的反思,具有评价、改进和提升的作用,通过自我反思和评课,发现自己的教学问题,进一步梳理为教学的直接检验,并将这种直接教学经验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提高教学评价能力和总结提炼的能力。
  2.校园活动,有声有色。学校在开展常规教学和抓好两操一课外,创设了在早上、课间、下午放学后腾出时间让师生们运动,保证让学生拥有充足空间、时间选择自己喜欢或特长的项目的“第三课堂”活动。第三课堂是在新课程实施中学校体育工作改革应运而生的课余活动。它既是体育教学的补充,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活动。我校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学校场地资源,发挥我校是田径、乒乓球、象棋传统项目学校的优势,在进行班级体育教学形式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新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从2004年开始开展了第三课堂体育活动的初步尝试。经过三年来的实践,我校已初步形成了以体育课为主导,以第三课堂体育活动为补充的学校体育教学新格局。通过第三课堂体育活动,把体育知识和技能,德育管理和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在闲暇体育活动中,从而拓宽了学校体育的发展空间,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结合理论,重在发展
  
  实施第三课堂体育活动是我校体育工作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也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举措。因此,我校坚持以“健康第一,注重发展”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全体师生的积极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意识地强调和关注活动的教育性、趣味性,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获得自我发展。
  1.强调活动的教育性。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寓练于乐,以乐生趣,以趣启智,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受到教育,获得到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大型团体广播操──培养学生团结合作、默契配合的团队精神;武术操、健身操──培养学生为国强身,勇于拼搏的精神;舞蹈、拍啦拍啦游戏──培养学生思维灵活、动作协调和创造能力;乒乓球、象棋训练──培养兴趣、爱好,继承和发展我校的传统特色项目,弘扬我校精神。
  2.突出活动的趣味性。第三课堂体育活动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为着眼点,激发学生参与的动机与兴趣,开展的活动大多是来源于学生生活中平时喜爱的运动。例如呼啦圈健身操,它具有一定的技巧性、观赏性。乒乓球、象棋则是我校的传统项目之一。而象棋、乒乓球等与舞蹈动作、体态的训练融合在一起,使学生从头到脚,全身都得到适当的锻炼,这更是让学生所乐意接受的。我们不仅注重第三课堂体育活动的形式,而且注重它的内涵,更注重它的效果。真正落实了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要求。同时通过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要求,有力地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
  
  (四)继续努力,不断攀登
  
  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学校领导的努力下,校本培训后的体育组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探索、研究中,在新与旧的教育理念的碰撞中,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不少困难,我们发现自身的理论水平不高,理论底气不足,缺乏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提升为层次较高的理论的写作能力。因此,今后我们一定继续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探索更新更有效的课堂教学途径。我们将继续紧紧立足本校教研,促进体育教育和谐发展。
  
  参考书目:
  [1]毕田增,赵敬春.走进校本学习与培训[M].北京:开明出版社.
  [2]徐兴文.教师教育的趋势与发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