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任务驱动”式探究的小学语文课堂模式

作者:郑志长




  [摘 要]“任务驱动”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抛出任务、尝试任务、交流任务、延伸任务的基本流程,实施“任务驱动”式探究,旨在建立一种适应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它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以任务为中心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与以往的课堂教学相比,“任务驱动”式探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任务驱动 探究性学习 课堂模式
  
  新课标倡导 “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途径”。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十分明确。这样学生就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教师把课堂教学目标物化为具体任务,让学生以一个共同的任务为中心。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并通过“任务”链,不断驱动语文实践活动,形成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从而掌握新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获得知识,又掌握探究的方法,形成探究能力。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学生在“听、学、考”中苦苦奋斗,而“任务驱动”式探究学习,注重方法的指导、情感的体验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这种现代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使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一)抛出任务,展示目标
  
  “任务”是“任务驱动”式学习的核心,“任务的提出”是一堂课的关键。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任务,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课堂上,在营造模拟情景中提出任务,并提供由表及里、逐层深入、逐步求精的学习途径,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学习、探索活动,寻找、搜索相关知识,归纳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这样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知识和技能。
  如阅读教学中往往课文题目也可成为探究目标。例《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就引导学生把“课文为什么三次出现‘别了,我爱的中国’”作为探究目标。如果探究的目标太大,就应该有层次的进行探究。如《会摇尾巴的狼》中的“装”,围绕“装”这一探究目标,我们可以分解成小目标——不会摇尾巴的狼为什么要装会摇尾巴的狗?狼怎样装狗?狼装狗结果怎样?为什么?经过如此的探究,寓言的寓意也就水到渠成了——像狼一样的坏人往往善于伪装蒙骗,我们要像老山羊那样保持高度的警惕,不听信甜言蜜语,不被伪装所迷惑,善于识别,勇于揭露。
  有了探究任务,学生在学习时才不会迷失方向,零碎、发散的思维才能得以集中。如果没有明确具体的探究任务作指导,学生在开展探究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
  
  (二)尝试任务,自主探究
  
  有任务就有动力。在学生明晰了探究任务后,就需要放手让学生去试一试。学生为完成分任务和总任务自主搜集资料、自主思考组合信息、自主体验探究过程(自评、互评)。在这一阶段,学生在问题和任务的驱动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任务,通过阅读、演示、观察、思考等学习活动,敞开探究的思路,掌握探究的方法,并主动地提炼总结,交流探究结果,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如教学《小音乐家杨科》一文时,围绕主题“杨科喜爱音乐,课文写了哪些事?杨科的结局怎样?” 教师先和学生一起分析交流,探讨细化出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然后让学生通过仔细研读文本,查阅字典和有关材料,将提出的疑点结合全篇课文尝试解决;并联系课题、开头、结尾,初步列出文章的层次、结构、主要内容,完成自主探究的任务。教师相机点拨,加深拓宽。对学生独自无法完成的任务留下来让同学帮助。
  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不必担心学生有没有自学探究能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只要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和权利,学生自主探究的水平肯定会得到提高。
  
  (三)交流任务,合作探究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一直是师生之间简单的单向或者是双向的交流,这种状况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任务驱动”式的合作探究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引导、探究为基本方式,让学生按兴趣和爱好自主进行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有:①同桌互探。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相互交流。②小组合作齐探。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③师生共探。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教师点拨,师生集中解决难点。
  如教《西门豹》一文时,有位教师利用问题来调动全班学生主动参与。师提出:“我们来探究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接着问:“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要着重探究什么?又该怎样探究?”在学生讨论后得出“着重要探究西门豹的言行”后,接着教师请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教师适时地点拨和指导学生在探究中碰到的疑难。这样学生就有具体的探究内容,小组讨论很激烈,交流发言很积极。这种以任务为载体的合作探究为学生制定了柔性的学习目标,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较好体现了主动发展的教学原则。在合作探究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探究的任务,给一些落后的学生也有参与的机会。形成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
  
  (四)延伸任务,实践探究
  
  实施“ 任务驱动 ”式探究法,对学生而言,学习是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接受知识的过程,对教师而言,教学是支持建构知识,而不是灌输知识的过程。通过长期的探究活动,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对问题也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当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会产生新的任务、新的目标。而这些新问题的产生必然会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带着自己想解决的问题去实践,一定会更有意义。如教《景阳冈》一文后,有位学生提出:“武松不该把老虎打死,老虎是一级保护动物。”对于“武松该不该打虎”这一带有时代色彩的问题,教师没有直接解说,而是让学生带着任务回家收集资料进行探究。
  “任务驱动”教学关注的是那些真正来自儿童和属于儿童的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允许学生能够站在自己的角度提出任务,并让学生对任务自主进行一些非指导性探究。而不应该对学生说:“把你们的那些任务放在一边,在学校里你们应该探究老师给你的任务。”也不应该总是对学生说:“我们今天要探究的是……你们刚才提到的那个任务以后再说。”
  总之,“任务驱动 ”式探究的运用,体现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这是一种开放型、互动性的课堂教学。它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也为教师提供了与学生建立合作关系的机会。“任务驱动”的过程,正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发展的过程。可见,“任务驱动 ”式探究在语文教学领域的运用具有极大的潜力!
  
   参考文献:
  [1]姜振安.“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职教通讯,2003,(7).
  [2]王深根,毛建华 .新课程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3]钱晓菩,马玉娟. 试论任务驱动[J].中国电化教育,2002,(9).
  [4]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