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初中历史教法探索与思考

作者:张廷容




  提起历史,人们的印象就是死记硬背,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其实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心中。当你每天读书、看报、听新闻的时候,心中早已打开了一本历史百科全书,它为你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料,帮助你正确理解丰富的信息资料,帮助你正确理解每一件事情。历史是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人类一代一代相传下来的宝贵知识的经验,这一切都是供我们利用的材料。我们的将来是我们凭借过去的材料、现在的劳动创造出来的。历史能使人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向,形成乐观进取的人生观,有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大家知道历史课注重课文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结合以及历史知识与能力培养的结合。为此,笔者在教学中注重教学方法的探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发掘历史故事的现实感召力
  
  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要讲清块状的知识点外,还要注意纵向或横向历史和现实的联系,突出关联,讲出发展,注意三个方面,一是两节历史课之间的联系,如八年级下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中,讲到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出色表现,而美国代表团团长史密斯却不与周恩来握手,而《外交事业的发展》中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与前来欢迎的周恩来紧紧握手足有一分钟。后来,尼克松说,这是为了纠正1954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的失礼行为。二是一堂课历史的内在联系,如《外交事业的发展》中,由于中美关系的必改善,也大大冲击了长期追随美国的日本,使日本于1972年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三是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前两点,在教参上多有说明,而后一种联系,教师一般不够重视,如目前国内外重大新闻、古今中外科学文化知识等,都可以作为联系课文的好材料。如《鸦片战争》中,讲到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开始禁烟,并缴鸦片两百多万斤,于6月3日集中在虎门的海滩上公开销毁,经过20多天,于6月25日才销毁完毕,这充分说明了林则徐的禁烟决心,讲到这里就可以联系到,当前禁烟工作的开展,国家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刑法》等有关规定,负责预防教育,打击贩毒、禁吸戒毒、禁种铲毒等,表现了我国禁毒的决心,这样联系,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听了较有兴趣,易于接受,思想觉悟、认知能力相应也提高。
  
  (二)发掘历史故事的形象感染力
  
  历史课堂上,面对的是12至16岁的青少年,他们愿意听、乐于记、形象性强的人物事迹和故事。教师授课时就应该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讲历史事件,力求渲染气氛,讲得有声有色,从而把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场面,如《贞观之治》唐太宗是一个善于采纳众见,判断是非、择善而从的开明的封建君主。他重用魏征,魏征和太宗讨论问题能直言进谏面折廷诤,即使引起太宗盛怒也不退让,有一次魏征进谏言词激烈,伤了太宗的面子。太宗退朝时回宫愤愤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下老。”长孙皇后问他要杀谁,太宗说,魏征在朝臣面前侮辱了他。长孙皇后为此却向庸太宗祝贺说:“主明臣直,主暗臣曲,魏征忠言直谏,足见你是一个明君呀!”魏征病逝,太宗痛心地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旺;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死后我失去了一面镜子。”这里,有对人物个性的描写,有对谏臣死后地叹息,更有对唐太宗虚心纳谏的称颂,这样用故事来叙述一个人物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师生互动
  
  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一种很好的手段。初中生感性思维发达,可以在教学中适当运用网络资源,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用Powerpoint、电影片断、图片等形式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更能提高学生兴趣,加深印象。如《外交事业的发展》一课中,教师可播放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表决现场录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出示图片《基辛格与周恩来亲切握手》、《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对比1952年后的日内瓦国际会议中,美国国务卿下令,美国外交官不能公开场合与周恩来握手,通过对比,引起思考,依据史实,得出结论。此外,还可设计课堂分组,分角色表演等形式来让学生感知历史,既让学生参与,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四)加强课堂检测的灵活性
  
  不少历史课缺乏检测,即使检测,也是一背了事。事实上,好的课堂检测对课堂教学有补充、深化的作用。在实践中,笔者尝试了两种形式的检测:一种巧妙利用板书,检测基础知识。在板书中教师可对简单学起来易错的地方,以填空的形式列出,让学生练习,另一种是设问疑方式,可以采用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或学生提问题让教师解答的方式进行。《三大改造》一课中,课文总结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私有制转化为公有制,学生不能理解,我就这样提问:“它转变的形式是什么?”“农民已由原来的个体农民转变为什么农民”大家讨论后得出结论:转变的形式是合作化,由此农民已由原来的个体农民转变为合作化农民。
  总之,教无定法。只要能根据学生特点,按照教育规律,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无定法,告诉我们在历史教学中有学习规律可寻,有教法可依,但不一定用一种固定之法,而应该历史教学的规律,学以致用的精神,讲究科学的教法,或者说教法临场发挥。上面我们讲述的是笔者在历史教学中探索的一些教法。但是,教法是多种多样,可以实践,可以探索,只要有利于历史教学就可以去实验。历史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一定要根据教材实际,学生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历史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思想品德的进步。教无定法,关键在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