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谈中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作者:范会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构建体现多样化、选择性的课程结构。这一点在高中新课程方案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较之传统的高中课程结构,本次重选择的高中新课程方案几乎是革命性的变化。
  中学语文教学,其改革之势必然,那么语文教改改什么?我认为主要是在教学目标上改变观念,改变古老的“经世致用”的学习观,改变“应试教育”的实用观,改变“生吞活剥”的无为观,改变唯经唯典的朝圣观,改变“文德不一,学行不一”的唯教观。而代之以集智与启智教育(学习与创新意识教育)、国家民族意识教育、健全人格情感教育、高尚的伦理道德教育、正确价值取向教育的新理念。
  我们要为社会发展培养多层次、多元化、高素质的人才,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过程,更是给学生构建一个多元知识素养的主阵地。钱梦龙认为“语文课程具有目标多元的特点,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情感目标、审美目标,等等。”语文教学的多元化特点是由语文新教材特点体现出来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以文章为中心的教学,除此以外,学生读本所载文章约500篇,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这样近七百篇题材各异的文章确实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对于这样的教材,我们语文教学目标又如何定位?
  文章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文章的教育功能的多元性,这是不以某一个主观因素肯定的或者否认的。问题是我们能否正视这种特性和能否主动引导学生,鼓励支持学生去尽可能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从中去培养学生多元的鉴赏能力,多方面地吸收知识精华的能力,多方面地感悟人生,感悟社会,陶冶自己的性情,从而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而不是片面、呆板的图解知识,这就是我们对语文教改的一个基本的认识。“一篇好文章,一千个人阅读,会有一千种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所谓‘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那种强求统一,服从统一,其结果只能是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和认识的积极性,也就是扼杀了一个民族未来的创造性。同时,教师的创新意识淡薄了。一个失去了思维活力的教学又怎么可能是一个良好的教学呢?150年前清代龚自珍就曾经呼唤过:“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在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又如何对待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呢?敢不敢接受教育科学理念,能不能利用科学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这是首先需要确认的尺度。
  为什么说语文教育的功能是多元的,语文教学的目标也是多元的,这是基于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认识。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对这种单维智力理论提出了挑战,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其中挑战传统智力理论最彻底,在教育领域影响最深的当属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既然每一个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发展方向,具有不同的智力特点,而且就单一个体而言也拥有多种智力,以及个体的不同年龄、不同时期的兴趣发展空间,既然受教育的人存在如此丰富的多元性、多样化的特点,为什么我们的语文教育就不能适应他们的需要,促进他们的发展呢?
  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教育的首要作用之一是使人类有能力掌握自身的发展,使每一个体都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以便为自己生活其中的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因此,一方面,我们重视基础教育的同一性,另一方面,高中阶段的基础教育尤其应该从终身教育的角度,为每个人提供自己塑造自己的生命和参与社会发展的手段,培养学生认识自己和发展自己的能力,奠定为自己未来作出正确选择的能力。
  过去语文教学出现的一些怪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教师教的学生不想学,学生想学的教师又不教,同一篇文章总有一部分学生的想法与教师的想法不一样,教师循循善诱,指点“迷津”,学生还不领教师的这个“情”,于是“离经叛道”现象让教师唏嘘不已,更有甚者,个别学生厌学、拒学直至与之彻底决裂,“韩寒现象”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至今不能直面这个问题?因为我们传统的以及现实的许多“东西”束缚了教育者自己,甚至有人离开传统的“东西”而感觉到浑身不自在,找不着方向。没有了“准绳”而惶惶不可终日。很多人总想把那些“异端”同化到统一中来。这其中原因当然离不开严“应试”这一制度的要求,以及“功名利”的驱动,更重要的是我们许多人旧的观念无法突破。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已经开始提出语文基础教育要“变统一和求同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此,我们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有什么理由害怕变革呢?我们已经不需要那“秉烛夜行”的探索胆气,而只需要随着时代改革的节奏把步子迈大一点,迈快一点的实干精神而已。
  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尊重语文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加强新课程中目标多元化的教学研究,利用新课程中多无化教材这个丰富的资源,开掘扎扎实实的教学研究。语文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实在是一种好的形式在,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生动的空间。
  在中学语文中我们应该依托于新课程,从多元的目标出发,重视多方面因素。比如课程教材的多样性,教学的多样化。在语文教学多元化的状态下,我们要搞好语文教学,一定要调动“两个积极性”,即语文教师的积极性和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