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对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误区的分析及其矫正

作者:夏永高 杨荣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广大教师都在努力实践新课程理念,数学课堂设计更加习惯于创设有趣的、熟悉的、具有挑战性的情境。但创设教学情境毕竟只是教学手段,不是目的,如果把手段当做目的来追求,往往会影响到教学效果,使情境创设变得画虎不成反类犬。
  
  (一)目的不明确
  
  [案例一]复习“1~9的认识”教学片断
  课始,多媒体显示小朋友游玩游乐场的情境,屏幕定格在小朋友玩各种玩具的画面上。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
  学生(齐答):去过。
  师:你们都去过哪些游乐场,玩过什么?
  同学争相回答。教师一连叫起六位同学,他们分别详细述说了去过的游乐场,玩过的玩具后。教师问 :“玩得开心吗?”同学无一例外地回答“开心”,这个时候,教师才引入本节课的复习内容,“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块去游览数字乐园”,同时板书课题《1~9的认识》。(时间过了5分钟)
  [分析与反思]这位教师依据小学生喜欢玩的心理创设情境,目的是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细细分析不难发现,这样的情境创设,走得离数学实在太远了。①从话题起点 “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到话题终点“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块去游览数字乐园”,虽然距离不远,但却绕了很大的圈子,这无形中挤占了对主干知识的复习时间;②长时间引导学生在去过的游乐场、玩过的玩具、是否开心等方面反复纠缠,学生的兴趣点和注意力必然会偏离复习内容,影响复习效果。
  [矫正对策]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导入学习内容,首先要选择那些与学习内容联系点多的内容作为要创设的情境,让学生的兴趣点尽快由情境转移到学习内容上,真正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其次要尽量缩短话题起点与话题终点之间的距离,删去那些与学习内容关系不大的细节,避免用时过长影响其他教学环节。第三要考虑创设情境的兴奋度,防止学生因对情境内容的过度关注,影响对学习内容的注意。上述环节,教师与其创设这样的情境,还不如开门见山,直接引入复习主题。
  
  (二)脱离实际
  
  [案例二]“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片断
  师:天气变冷了,老师想买一件棉衣。星期天,老师来到商场,看中了下面的两种款式。
  第一款:4件共456元。
  第二款:每件121元。
  师:哪种款式便宜?便宜多少元?
  学生口答算式:121-456÷4
  师:这道算式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口述运算顺序。
  ……
  [分析与反思]创设生活情境,应该尊重生活规律。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才会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随意更改事实,情境与生活不符,学生是否会产生“原来数学是编造出来的”感想呢?难怪下课后,一个学生跑到教师跟前说:“老师,我看到商场里的衣服都是标单价的,没有标4件一共多少元的。”
  [矫正对策]①情境的创设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熟悉的、有价值的、具有挑战性的内容,这样才能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②创设生活情境时必须考虑生活的真实性,切不可为了创设生活情境而背离生活的真实,否则,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上述案例中,如果把“买棉衣”换成“买铅笔”、“买乒乓球”,等就更加贴近生活,其效果也就大不一样了。
  
  (三)简单庸俗
  
  [案例三]“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个数”教学片断
  课的结尾,教师安排了如下游戏练习。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边说边演示课件),一群鸭妈妈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很聪明,就想请大家帮她做一件事。她们呀,一不小心把各自生的蛋给搞混淆了,你们能帮助她们分清楚吗?
  屏幕上出现了写着得数的6枚鸭蛋和6个算式,教师开始指名回答。这时有学生小声讨论:什么游戏,一点都没有兴趣。
  [分析与反思]课的结尾搞一些诸如小蝌蚪找妈妈、摘苹果等类似游戏活动,似乎成了低年级数学课的保留节目,大多少学生在这样的所谓的游戏活动中都只有“看”和“听”。一开始,屏幕上的动画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时间久了,就很难激起他们深层次的兴趣。何况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渐渐从童话世界中走出来了。我们应该作出更认真地思考:我们辛辛苦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是不是能真正吸引住学生?
  [矫正对策]组织学生通过游戏巩固练习时,教师首先要考虑练习内容有无创设游戏情境的必要;其次要为游戏情境赋予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考,切不可只关注形式不顾及内涵,让花哨的情境冲淡了内容;再次还要统筹安排活动,尽可能为全体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扩大活动的参与面。上述环节,改为让学生看卡片做口答,效果也许会更好。
  总的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素材,创设一个有利于教学的情境,对于课堂教学是十分有用的。大力提倡教学情境创设的今天,我们澄清认识、走出误区也是十分必要的。希望我们创设出系内容所需,为学生所用,有利于实践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情境,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