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音乐实践与音乐创新

作者:张美娟




  与传统音乐教育相比,“新课标”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教材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均做了全方位的改革。这对于已习惯了传统音乐课教学的广大音乐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革命。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标”,尽快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将关系到“新课标”实施的成败。在此,本人就音乐新课程标准中谈到的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新活动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重视音乐实践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如学习《一杯酒》一曲时,给学生观看有关乌孜别克族人民庆祝丰收,庆祝美好生活时的边歌边舞边饮的录象,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模仿动作,听着轻松、愉快的乐曲,跟着音乐跳起来,学生进一步的加深了对音乐的感受,通过参与音乐的舞蹈实践活动,学生对乌孜别克族音乐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歌曲产生了更强的学习欲望,学习也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还有很多引导学生参与感受音乐实践的活动方法。比如律动中体验音乐,在趣味游戏中感受音乐节奏和旋律,给歌曲或乐曲配上打击乐器伴奏,为歌曲做即兴的歌舞表演或用图画创设情景,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等等。所有的音乐实践活动都是为了使学生在快乐、愉悦的气氛中积极地获取音乐知识,从而使学生获得对音乐的审美体验。
  
  (二)鼓励音乐创新
  
  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新,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对音乐创新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音乐学习是靠听觉开始,由学生在听之后展开自己的想象能力,来加深自己的音乐体验。
  如学习《牧马之歌》一课,在学生初听歌曲后,让学生根据歌词的内容,听着歌曲音乐,想象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同学创作描绘草原的图画。在音乐声中,学生们加上自己的想象,四组学生就四段音乐分别画出了四幅美丽的草原图景:有早晨出山,白天放牧,傍晚回家,晚上庆祝的情景。画上面有日出、毡房、草原、马群、天山、挤奶少女、解放军、人群、树丛、月牙儿,等等。同学们看到这样依据想象的图画后,对歌曲的理解更加深刻了,为进一步学习歌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初步学会这首歌曲后,我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想象自己骑马在草原挥鞭奔驰的情景,随歌曲做适当的表演,学生都能在优美的音乐中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表演起来。
  2.创设活动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高年级的音乐教学中,用一种音乐活动课的模式,让学生在初步学习音乐之后的音乐表现活动中,相互合作,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如在欣赏民族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时,老师可以根据乐曲内容,把它制成“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涧澜拍岩,矣乃归舟”八幅灯片,学生在欣赏时,既有听的,又有看的,情致盎然。赏毕,我对学生说:“大家在小学时写过看图作文,今天,大家能否试一试听音乐作文呢?”当我再次播放录音时,同学们纷纷拿起了笔。一位同学曾写下这样一段不错的文字:“从那典雅委婉,恬静柔美的乐声中,我仿佛听到了那沉沉隆隆的暮鼓,悠悠扬扬的渔歌和江水激岸的回响;从那一幅幅清丽淡雅、神奇辽阔的画面上,我仿佛看到了那明月晚浴后跳出江面时的盈盈笑脸,江风轻吻微波时的柔情蜜意,白帆飘飘荡荡的怡然,橹浆划开浪花的潇洒,花影频摇的舞姿,水天一色的和谐,归舟远去的幽静和满筐鱼虾的快乐。此时此刻,让人完全置身于云河仙境之中,获得了不出校园而餐水乡之秀,身居教室而醇花月之境的艺术享受。”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创新指在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老师应将创新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要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要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同一个练习,可能有多种理解。应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新过程,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新是音乐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两个重要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概念,只有通过良好的音乐实践,学生在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体验音乐的基础上,才能更好表现和创造音乐。老师应充分认识到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和创新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努力创造良好的音乐教育氛围,为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读本[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