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小学美术合作学习实施的意义

作者:孙 艳




  [摘 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小学美术课实施合作学习的意义进行阐述: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绘画认知和感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促使作品效果更趋完美,有利于小学生群性和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合作学习 认知能力 感知能力 个性发展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学科的基础教育作用普遍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关注。美术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美术实践活动是促使儿童思维和心灵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一项培养完善人格的教育工程。
  古人认为“同门为朋” (即一个老师门下的学生,也指志同道合的人),友朋来了,大家相聚一起,可以相互切磋,相互学习,集思广益,长进就会很快,这自然是令人快乐的事。所以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一种价值观,注重的是学生合作品质的培养、合作精神的树立。
  合作学习的方式在美术教学中逐步开始应用,并取得初步成效。美术实践活动可以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情感,有利于学生心理平衡发展,使其更充实和更完美。小学美术合作学习实施的意义拟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绘画认知和感知能力的发展
  近几年来,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理论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理论界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对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美术合作活动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感知能力,感觉器官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媒介,而正如杨景芝教授所说“绘画能力的进步,实质上反映的是认知方面的成长”。根据观察,儿童10岁前的美术能力和认知能力是共同发展的,都具有不同的绘画潜能,美术教育的作用在于帮助儿童发展潜能。美国美术教育家艾略特·W·艾斯纳(E.W.Eisner)在《儿童知觉与视觉发展》中提出“儿童的美术能力是教育的结果”,小学生绘画能力的发展与他们的认知和感知水平是密切相关的。小学美术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绘画认知的发展,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之间多接触,给他们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划分小组要体现感知水平的差异,使学生感知水平整体逐步提高。
  
  (二)有利于促使作品效果更趋完美
  在我国美术史上有很多合作绘画的典范。元代画家王绎与倪瓒合作的《杨竹西小像》是流传有绪的杰作。其中王绎画像,倪瓒补松石、书款题记,后有元代诸家的题跋,此作造型传神,突出表现了杨谦的高洁不凡。书法配绘画使整个画面的艺术特色浓厚,有珠联璧合的完美效果。
  世界著名的艺术大师毕加索与布拉克合作纸帖画,以致发展成为立体主义。合作进行美术创作,即合作绘画,合作者在智慧、技艺和创作思想上相互切磋,各扬己长,合众秀于一体,创造出个人所难以达到的水平和艺术境界。小学生美术合作学习和艺术家合作创作虽然有差别,但又有很多相通之处。
  合作绘画典范给美术合作学习很大启示,同样通过合作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构思,同时又能分享别人的做画风格,在各种表现形式中,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地寻求上策。最后也能够使他们在作品的构思上互相启发、制作技艺上互相切磋,从而使作品在构图、色彩、寓意上达到协调一致,使各人的劳作相得益彰,共同创作出一幅幅个人单独难以创作出的完美的画面。
  
  (三)有利于小学生群性和个性的发展
  群体动力学理论认为“群体动力”是来自群体内部的一种能源。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认知风格和思维方式的成员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实现思维和指挥上的碰撞, 从而产生更新的思想。美国学者哈里斯的“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家庭之外的社会化就发生在儿童期的这些群体之中,在合作教学活动中,每一个儿童要参与并认同于一个小组,小组是一个社会群体的缩影,在群体中学会在社会公众中的行为方式。这个群体就是学校提供的课堂教学环境。
  合作学习正是促使“群体动力”产生的一种积极方式。罗恩菲德说:“环境(或是最广义的教育)是影响我们行为的主要因素。假使我们内心不安宁,那是教育中忽略感情的生长及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假使我们过着自私的生活,那亦是教育忽略了教授合群生活中最基本的要素——即了解别人的需要……”
  只有在群体之中,个体才能得以健康成长。英国美术教育家里德说教育的目的是在发展独特性的同时也发展个体的社会意识或相互性。 群体小组是由每个有个性的个体组成的,在群体活动之中,可以更好地发挥个性特长,锻炼个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总会发现一些学生画画困难,不会表现,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甚至不知道怎么去画,失去了对美术课的兴趣。但在合作活动中,一些画画好的学生作画的方法和技法,使他们体验到绘画也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逐渐树立起对美术学习的自信心。
  伟大教育家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美术合作学习使学生受益的不仅限于美术本身,而且将使学生在心理性格等各方面都受到美好的陶冶。
  
  参考文献:
  [1]艾略特.W.艾斯纳.儿童知觉与视觉发展[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