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小学语文双主教学模式
作者:岳立辉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应用 模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为了积极应对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的挑战,多方式、多角度地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近几年,我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将小学语文教育与计算机教育融为一体,将传统教学过程构成要素由学生、教材、教师“三主”建构框架重新组合为学生、教材、教师、信息技术四要素,并在教学过程的动态运作中,做到识字教学、阅读理解、作文训练、多媒体应用四者结合,形成了新的真正凸现学生主体性和突破“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局限的全新模式(简称双主模式)。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革新,这一尝试,使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各类课型做到了有机整合,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分别对小学语文的汉语拼音双主教学模式、识字双主教学模式和阅读双主教学模式作简要的介绍。
(一)汉语拼音双主教学模式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表现手段多样化的特点,通过CAI课件中生动形象的画面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惊奇感、回味感、满足感等多种感官刺激,激起学生对所学拼音的强烈兴趣。如我在教“a”这个拼音字母的时候,就通过幻灯片让学生进入一个医生给病人检查时要求发“啊”音时的情景,这个熟悉的场景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加上一张字母发音口形对照的幻灯片和教师规范的范读,很快就能引导学生悟出该字母的发音正确与否与口形有很大关系的道理,使学生正确地掌握这个字母的发音方法。这样的教学过程,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会令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识字双主教学模式
儿童识字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儿童能否熟练运用汉语拼音准确读出字音, 能否运用字的各种结构规律分析、记忆字型,能否具备熟练地查阅一般字典并从中选择恰当字义的能力, 以及是否掌握多音字据词定音的方法等方面。 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只重视识字的数量而忽视儿童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种相当错误的教学观。我们应该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着眼于识字能力的培养,利用“游戏识字”、“谜语识字”、“情境识字”、“计算机识字”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达到识字目的。针对电化教学具有“形、声、光、色”等特点,正确运用新技术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用的技能、技巧。可用“看—听—写—想”四个字来概括这个模式。看:看字形,分析生字的间架结构;听:听老师的讲解和示范读音;想:激励学生联想。可以给出基本字由学生加部件组成新字,也可以给出单字让学生联想组词(或“组词接龙”),还可以给出词语让学生联想造句,并让学生把加部件组成的新字以及通过联想组成的词语和句子都输入计算机,以达到加深对汉字的音、形、义理解的目的。在“看”和“听”环节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识字教学软件,演示生字的笔画、笔顺、汉字部件、间架结构、正确读音,同时让学生“写”,使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手脑并用,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学生的随笔记忆过程中,通过人机互动、可以反馈学生自我发现自己对汉字音、形方面的错误认识,从而有助于主动建构关于汉字的知识意义。当然,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必要的指导和纠正学生在笔画、笔顺、读音、部件、间架结构及字义等方面的常见错误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只有通过各种教法,各种途径,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激发学学习的兴趣,才能使识字教学由枯燥变得有趣,这样,识字的效果会变得显而易见了。
(三)阅读双主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就要依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手段使学生“感知——理解——深化——延伸”的教学结构。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CAI课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将文字描述的抽象情景、意境,创设成能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场景,将立体的画面进行分解,使静止的画面演绎变活,形象地将深邃的意境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引导学生观察表述,联系上下文读议、品析、想象,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既能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化解难点,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爬天都峰》一课时,我先选取一组黄山七十二峰的画面,画面在“天都峰”上定格。学生边观察真实画面边聆听教师的同步解说,对天都峰的奇险有了直观的感性认识,同时产生了想知道本文小作者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探究心理。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动机,教师就应适时地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质疑。对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难以理解的字词和疑问,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热键”的方式进行人机交互,随时在计算机上查询,从而整体感知全文。在学生“探究——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拓展了文本,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彰显。
总之,上述模式是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结合小学语文新课改实验目标所进行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由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有机整合, 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淑丹.小学语文教学信息技术的常见应用策略[J].中小学电教,2005,(9).
[2]贾智.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初探[J].基础教育参考,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