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浅谈中学生物新课程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

作者:曹晓鹏




  [摘 要]本文通过自身中学生物教学的实践,从教师教育思想、教学过程、授课原则、培养学生能力等几方面的转变,探讨了创新精神的培养过程,指出了生物教学应根据学科特点所应遵循的原则和采取的方法。同时,把创新教育放在了提高全民族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度。
  [关键词]生物教学 创新精神 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提高民族创新素质已成为当代的首要任务,创新是一种旨在提高全民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由于学科的一些特点,更有利于教师因势利导,贯彻创新教育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由于历史的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着与创新相背离的思维模式和操作定势,这些都要求我们抛弃陈规,革新思想,实现观念和实践的转变。
  
  (一)教师教学实施过程要转变
  1.创新处理教材。例如教师可以增加反映现代生物科技新进展的知识,如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可以增加人与生物圈关系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人与生物圈的关系,使学生学会健康的生活;可以增加促进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实践能力等。
  2.创新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合作型学习、自学式学习。其中探究式学习应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其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学生自主探索(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重在发现。也可有计划地组织小组讨论或创设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
  3.更新教育手段。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实物,标本,挂图,幻灯,录像和多媒体技术等)主导教学活动,这样,就会出现课堂活动多样化、趣味化、科学化和民主化,让学生的思维在广阔的范围内自由驰骋。
  4.转变评价观念。例如,可评价学生对探究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能否根据观察或生活经验提出问题、能否根据问题提出假设、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实验、能否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能否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能否独立思考和是否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等。
  5.扩充知识信息。知识更新的加速与信息的爆炸性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标志。生命科学是当前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教师只有不断接受新知识才能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教师授课原则要转变
  1.讲课不能太满。生物课的特点,决定了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教师多指导和辅导,只有通过学生独立自主的活动才能探索生物的奥秘。当然中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思维活跃,也决定了课堂上不能一讲到底,老师唱主角,学生当听众。
  2.讲课不能太透。生物教学可以采取讨论、阅读、读图、看标本、看实物、观模型等手段促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根据理解程度,进行知识重新组合和类化。相反,过透的讲解有时反使学生厌腻。
  3.讲课不能太细。上课适当,留有“细枝末节”,鼓励学生去思考,在读、思、疑、议、练中咀嚼枝叶,品尝味道。如“家鸽”这一节,只需讲明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即适于飞翔的特点,其余各系统的知识: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等让学生根据其特点进行推断、联想,教师可适时点拨适时引导,启迪学生思考。
  4.讲课不能太实。教师不要包办代替,不要事无巨细都说得揭底亮相,应该给学生留下思考、回味的余地。如课后经常性的留几个趣味的综合性题目供学生思考,学完根、茎、叶章节后想一想,为什么有人说“森林是贮水站,森林植被的破坏,会给人类的整个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后果,使自然灾害愈加频繁?”
  
  (三)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应试能力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转变
  1.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观念,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人类基因组计划”时,教师既要指出它能够造福人类的一面,又要指出它也能给人类带来麻烦的另一面。这些“人体密码”一旦被商人控制,就会成为他们牟取暴利的工具。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人类所有疾病几乎都与基因有关。由于基因检测能轻而易举地推断一个胎儿是否含有缺陷基因,甚至能推断其出生后的智力和容貌是否超群等,这种高技术的优生学对当今的婚姻、生育、家庭等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伦理道德是个巨大的冲击。
  2.培养质疑思维。敢于提问质疑是创新思维的起点,是创新思维的首要构件。比如大胆陈述自己的想法,包括不够成熟的想法,对教材提出异议,对实验大胆改进,对问题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盲从于现在的结论等。
  3.培养侧向思维。侧向思维就是从另一个角度出发,采用被人们忽视的方法解决问题。如基因型为hBb的精原细胞形成9%的Ab精子,则有多少初级精母细胞发生了互换?若按常规思路,应先设法互换的精原细胞为X个,未发生互换的精原细胞为100-X个,再列式计算,同样既复杂,又易出错。如果假设100%的精原细胞发生了互换,那么产生配子的类型和比例与自由组合产生的结果相同。其中Ab精子占25%,由此不难推出9%的Ab精子,则有36%的初级精母细胞发生了互换。
  4.培养类比思维。类比思维是根据两个对象某些属性相同或相似,从一个对象推出另一对象也具有同样属性的思维方法。在讲到DNA结构和功能时,先利用DNA平面结构挂图(片断)逐一分析DNA的化学结构,再让学生观看自制的DNA立体结构,然后诱导学生想象:日常生活中,大家见过哪种物品与DNA的结构相类似?由于研究的对象呈现方式比较形象直观,加强了对DNA结构的概括作用,自然有学生想到录音磁带,一个基因好比一首完整的歌曲,一个脱氧核苷酸好比一个音符,基因突变好比音符错误或顺序颠倒。通过类比,既促进了对知识的保持,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5.培养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指一种现象在第一个场合出现,在第二个场合不出现,而这两个场合只有一个条件不同,那么这个条件就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比如,前几年,有人发现一只生下来就缺少主翼的雌鸡,生蛋期比较早,体重也明显超过其它鸡。人们从这只畸形鸡身上得到启发:把刚出生的小鸡分两组:一组进行切翼手术,另一组不动手术,经过100d后,切翼的体重明显超过不切翼的。由此得出结论:小鸡切翼可多长肉、多产蛋。
  6.培养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就是有意识地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如市场上可见到发育不均匀(凹凸不匀)的西瓜,若切开观察,可见其凹侧部分的种子发育不良,原因是什么?若按常规,从果实和种子发育过程方面分析,将一无所获。若反过来思考:西瓜(果实)发育←生长素←发育着的种子。学生猛然醒悟到原因是种子发育不良。
  总之,生物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为主要目标,寓创新意识于生物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和发掘,生物的教学改革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都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放到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和壮大,就一定会实现陶行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伟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