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创造是为了更精彩

作者:徐卫星




  《认识整千数》这一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一个认数内容,一开始,我觉得这样的内容实在太简单了,不就是认识1000、2000、3000……9000、10000这几个数吗?这样的内容怎么上才有新意呢?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怎样才能让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掌握好这个新知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仔细钻研了教材,结合自己的实际想法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再创造,实践下来,感触颇深。
  
  (一)生活特色,激发学生学习愿望
  教材安排的是以一座万人体育馆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一万,体会一万的多。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极少部分的同学见过万人体育馆,对“万”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为了让学生感受万之大、之多,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谈话:
  师:小朋友们,你们学习在乐余、生活在乐余,今天,老师带了一个和乐余有关的问题考考大家?你们知道经过我们乐余的一条闻名世界的河流吗?
  生:长江。(学生基本上都是乐余人,这个问题对他们而言不难回答)
  师:长江是我国的最长的河流。有这样一个词语用来形容长江。出示:万里长江。
  你们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
  学生纷纷表示那是指长江很长很长的意思。教师适时追问:
  师:你们从哪个字看出很长很长?
  生:“万”
  作这样的改动,我是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1.结合鲜明的地方特色,让学习更生活化。新课标充分说明数学要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乐余有着鲜明的地理特色:长江。用学生身边的特色来衔接今天的数学新知,既显得自然和谐,又能通过这个特殊的纽带,激起了学生想探索新知的欲望,让学生产生这样那样的遐想:一万到底有多大?一万究竟怎么写?和一万有关的还有哪些知识呢?学生的这些疑问也正是教师期待的结果,有了疑问,才能激起解决问题的兴趣和信心,才能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有更好的学习动力和收获!
  2.循循善诱的谈话设计,让学习逐步明朗化。在整个谈话设计中,从一开始的提问到接下来的设问到最后的追问,我始终做到环环紧扣,既紧凑有节奏又不咄咄逼人。学生仿佛在我的“圈套”中慢慢地理出了头绪,明确今天要学的内容是什么,体会到了“拨开云雾见清天”的感觉,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二)颠倒学用,挑战学生已有经验
  在认识了整千数,体会了一万之后,读、写整千数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按一般的教学顺序,教师应先教学整千数的读和写,之后进行相应的练习。在这一环节,我有点“违背”教材原有的设想,而用一个游戏“一笔带过”。
  游戏的名字叫“找朋友”。
  师:我有6张卡片,这6张卡片中其实藏着3对好朋友呢!请3位同学上台,分别找出其中的一对,看哪位同学能够找对?
  6张卡片分别是:二千、2000、六千、6000、七千、7000。
  三位同学上台找朋友。
  三位同学基本上都能很快找到一组朋友。为什么同学们没有学习整千数的读法和写法,却能很快地找到读、写法相对应的一组朋友呢?在设计这个游戏时,我主要考虑了以下这三点:
  1.活跃气氛,感知新知。“找朋友”这个游戏设计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因为是认数教学,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较少,再加上前面认识整千数、体会一万的内容较多,在课的中间安排一个能调动学生情绪的游戏,既能缓解学生的疲劳,又能让学生初步感知整千数的读法和写法,可谓一举两得。
  2.巧借经验,挑战新知。“找朋友”这个游戏的另一目的是借着游戏这个平台,巧妙地借用学生实际生活中已有的整千数的经验,尝试着把整千数的读法和写法联系起来。事实上,学生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经常会听到或见到过一些整千数,如百货商店一些大型商品的价格,电视中介绍的一些数字信息等。有了这些生活经验的同学在完成这个游戏时就显得轻而易举了。他们不仅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使学习效果变得事半功倍。
  3.顺势利导,学习新知。在这个游戏过程中,肯定也有部分学生对整千数的读法和写法是模糊或者毫不知情的。这时,我就借着部分同学兴致高昂的东风,激起那些不知情者的学习热情,因势利导,完善教学整千数的读法和写法,并通过一系列练习,让每位同学在这一关都能做到胸有成竹。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给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一个自己展示的机会,也让学习较困难者经历了一个游戏学习的过程,使他们在自己困惑的地方找到学习的动力,产生有效的学习效应。
  教学的宗旨是要把教材教活,这是有经验的老师经常给我们讲的一句话。的确,如何把手中的教材教活、教新、教的有效,还需要我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摸索、实践,不断地进行创造,只有这样,才会有报以一笑那精彩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