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用扑克游戏学习识数和计算
作者:肖 杰
[关键词]扑克 游戏 识数 计算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游戏是数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扑克游戏来提高学生的识数和计算能力,它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课内课外都可以运用,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计算能力,同时转变学有困难的学生。
(一)认识10以内的数及其组成
方法:每个同学手里分别拿着1(A)—10的扑克牌各一组。
1.认识10以内基数。
如一年级学了3后,教师出“3”字牌问他们,“牌中画有几个大图案?”(答:3个)“对,‘3’就是3个黑桃或红桃3个梅花或3个方块的‘3’”。在游戏中,让学生明白“3”的基数含义。认识3后,让他们也跟着出“3”字牌,边出牌,边看图案,边读数。这样反复看图,数数,认数,使他们对10以内各个数的形状,读音及含义有了清楚的认识。
2.熟悉1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
如一年级学了2后,教师出“2”字牌,其他同学也跟着出“2”字牌,然后问:“2前面的数是几?2后面的数是几?”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问分别出示“1”字牌和“3”字牌。学完10以内的数后,可以从1开始,教师指导同学出“1”字牌,再问1前面的数是几,1后面的数是几;教师又指导同学出“2”字牌,同学们又根据老师的提问分别出牌……这样同学们从“1”字牌出到“10”字牌,又从“10”字牌出到“1”字牌,结合牌中图案,帮助同学掌握熟悉1—10这10个数的排列顺序。
3.熟悉1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
如教师教学3的组成时,教师抽出一张“3”字牌,并问:“3可以分成几和几?”同学则举出“1”字牌和“2”字牌,并抢答:“3可以分成1和2”、“3可以分成1和2”、“1和2组成3”。教完10以内数的组成后,可让一同学任意抽出一张牌,如“8”字牌,并提问:“8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组成8?”其他同学抢答:“8可以分成4和4,4和4组成8”,边说边出牌。又一同学抢答:“8可以分成2和6,2和6组成8”……说完以后,又请一名同学任意抽出1张牌,同上面一样,边问,边答,边出牌。这时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在游戏中掌握了数的组成。
(二)学会比较数的大小,能正确解答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
方法:每两个同学为一组,每个同学手里分别拿着1(A)—10的扑克牌各一组。
甲同学任意抽出一张牌,如“6”字牌,乙同学任意抽出一张牌,如“5”字牌,对照扑克牌中的图案,让同学们回答,谁比谁多,多几?谁比谁少,少几?
还可以甲同学任意抽出一张牌,如“8”字牌,要求乙同学抽出比8多2(或少2)的扑克牌,这样多次反复地抽玩扑克牌,一年级的同学能正确地比较数的大小,对谁比谁多、多几,谁比谁少、少几的问题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三)掌握100以内数的四则运算
方法:每两个同学为一组,每个同学手里分别拿着一幅扑克牌。教师不但在课内可以运用,课外同学们也可以经常玩这种游戏,他们的计算能力可得到迅速提高。
1.算得数。同学们分别拿好扑克牌,谁先出牌,谁就说运算方法,对方算得数。甲同学任意抽出一张“4”字牌,乙同学任意抽出一张“13”(K)牌。甲说用加法计算,乙同学就口算4+13=17;甲说用减法计算,乙就口算13-4=9;甲说用乘法计算,乙就口算13×4=52;甲说用除法计算,乙就口算13÷4=3……1,然后交换……
2.凑得数。甲同学任意抽出一张“8”字牌,问:“用8和另一个数组成一道得数是‘4’的算式,你们应抽几字牌,怎样列式?”乙同学说:“我抽‘4’字牌,列式是8-4=4”。“我抽‘2’字牌,列式是8÷2=4”。通过这种游戏的多次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算24。两同学手里分别拿好一幅扑克牌,每人任意抽出两张牌,可用加减乘除和括号,看谁用的方法多或谁先算出得数等于24,胜者赢得四张扑克牌,直到将对方手中的牌全赢过来为止。
在游戏过程中,如有谁输子或出错了牌,可以让他唱支短歌,或朗诵一首诗,或让对方刮他一个鼻子,还可以抢红花,分胜负。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快乐的气氛,使他们觉得乐趣无穷,玩得轻松,学得愉快,同时还可以满足他们的好胜心,享受到成功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