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细节成就精彩

作者:李四权 李明山




  在我县举行的新课程达标课的教研活动中,两位教师执教了“圆的周长”一课。在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时,两位教师都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探究过程。但由于细节处理的差异,使得学生的收获大不相同。
  
  [案例一]
  师:请同学们猜猜看,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
  生1:可能和圆的半径有关。
  生2:可能和圆的直径有关。
  师:对,圆的周长和它的半径或直径有关。首先我们选直径来研究,圆的周长可能和直径有着几倍的关系呢?
  生3:我猜圆的周长是直径的4倍。
  生4:我猜周长是直径的5倍。
  ……
  师:同学们能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猜测,老师为你们高兴!那圆的周长到底是直径的几倍呢?想不想知道?
  生:(齐)想!
  师:请同学们分小组测量几个不同的圆的周长和直径,并算出它们的比值,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6人一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并对各小组进行指点帮助,但大多数小组没有具体的分工和合作,显得秩序较乱,效率不高。
  
  [案例二]
  1.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
  (1)猜想。
  师: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猜一猜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生1:圆的周长与半径有关。
  生2: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
  (2)验证。
  师:既然你们认为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有关,那么怎样来验证呢?
  生3:用大小不同的几个圆滚动一周,比较它们留下的痕迹。
  生4:我也同意他的意见。
  师:这个验证的方法不错,老师也同意。请看大屏幕。
  课件演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滚动一周。(如图)指出哪个圆的直径最长?哪个直径最短?哪个圆的周长最长?哪个圆的周长最短?
  
  (3)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演示你发现了什么?
  生:圆的直径越长,圆的周长就越长。
  师:对!圆的直径的长短,决定了圆周长的长短。
  2.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1)猜想。
  当学生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时,教师及时在黑板的圆上画出一条直径。
  师: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圆,猜猜看它的周长可能和直径有着怎样的关系。
  生1:我猜周长是直径的2倍。
  师:你是根据什么猜到这个结论的?
  生1:因为一条直径正好把圆的周长分成两部分。
  生2:我不同意,周长肯定大于直径的2倍。因为两点间线段最短,圆周长的一半是曲线,肯定都大于直径。
  生3:我猜圆的周长是直径的4倍。(到黑板上又画一条与原直径垂直的直径)你们看,这样正好把圆的周长平均分成四部分,每一段曲线和一条直径差不多。
  生4:(在黑板的图上又画了一条虚线,如下图)从图上可以看出,这条虚线比两条半径的和(即一条直径)要小得多,而只比圆的弧小一点,这样圆的 肯定比一条直径要小,因此圆的周长就不是直径的4倍。我猜应该是3倍多。
  
  生5:我在下面用线量的,发现也是3倍多。
  ……
  (2)验证。
  师:在观察、比较中进行猜测,是我们常用的方法,那咱们的猜测对不对呢?还需要——
  生:验证!
  师:你们打算怎样验证?小组同学可以商量一下。
  生1:可以测量一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算算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生2:应该多找几个圆形物体,这样更有把握!
  师:你们的想法很好。在测量时要注意做好哪些工作,才能提高效率呢?
  生1:我们可以每人测量一个圆形物体,再由一个同学记录结果并计算。
  师:你们想到了合作,的确合作可以提高效率。
  生2:测量时要细心,要准确。
  生3:要及时把测量数据记录下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请各小组自己分工,先测量、记录,然后共同分析数据,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合作时分工明确,井然有序,效率大大提高。
  
  [反思]
  1.有效猜测尚需引领。猜想是人们依据事实、凭借直觉所做出的推测,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伟大的数学家高斯指出的:“若无某种大胆放肆地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数学方法理论的倡导者波亚利对数学猜想有过这样的描述:“在数学的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教会学生学会数学猜想就显得尤其重要。那么,为什么“案例一”中学生的猜测显得漫无目的,而“案例二”中学生的猜测却合情合理呢?比较上述案例,不难发现“案例二”中多了一个细节:在猜测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时,教师在圆中画出一条直径,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猜测,这一猜测线索的给出,唤醒了学生的已有经验,使学生的猜测富有理性。在寻找猜测方法的过程中,教师适时追问“你是根据什么猜到这个结论的”,引导学生暴露猜测的过程,相互启发。反思我们的课堂,经常会听到“请同学们大胆猜一猜”的要求,学生的猜测也可谓“丰富多彩”,然而教师如果对学生的猜测不作引导和评价,学生充其量只能是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其猜测能力不会有太大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意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猜测的意识,还要注意适时引领,指导猜测的方法。这样,学生在猜测过程中才能获得更多的体验和发展。
  2.验证方法必须提示。操作验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两位教师都予以高度重视,并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动手操作。不同的是“案例一”中当学生提出猜测之后,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思考验证的方法,而是直接要求学生“分小组测量……”显然,验证的方法是由教师直接提供的,表面上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其实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善意的告诉”,不仅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而且对于操作中的细节问题也没有考虑,学生的活动费时低效也就再所难免了。“案例二”中,教师采用了两种不同的验证方法:一是在学生猜测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验证了这一猜测,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猜想的兴趣,而且使学生的猜想富有目的性。二是在猜测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后,教师将猜想如何验证这一问题抛给学生,提示学生对怎样验证、验证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进行思考,即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也大大提高了操作活动效率。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往往忽视了对验证的方法进行必要的提示,致使学生在面临新的问题时,往往还是无从下手。
  在这个讲求精细化的时代,细节往往能反映专业水准,突出内在素质。把小事做精,把细节做亮,小事就能成就大事,细节也就成就精彩。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学生在细节中展示自己,教师在细节中体现智慧。课堂中的教学细节很多,我们不必也不可能什么都去解决,只要抓住重要的、关键的细节去关注、去突破,就能让师生找到共同的生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