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教学的反思

作者:胡继林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引进课堂活动,目的在于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思品课教学形式的新途径,切实提高初中思品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但目前课堂活动教学中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活动目标不明确,流于形式;参与活动的学生少,覆盖面不广;活动的内容不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没有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没有关注学生生活实际;教师无法对课堂活动进行必要的调控。针对上述课堂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拙见。
  
  (一)课堂活动教学应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前提
  思品课堂活动,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并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活动。活动的成败,也应以教学目标是否得以落实加以评估。在教学中,切忌追求表面的热闹,克服为活动而活动的情况出现,否则就演变成追求表面形式,这样做会对教学造成干扰,也失去了活动的意义。为此,教师在设计每个活动时,必须要思考和明确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落脚点以及活动价值在哪里。要从活动的“质”上去思考,而不应该停留在诸如“这堂课有没有开展活动”、“开展了几次活动”这些问题上。只有教师准备充分,教学目标明确,才不至于使活动成为违背或脱离教学目标的活动。
  
  (二)课堂活动教学应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学生是活动的主角。为此,教师在活动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水平和学生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程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感。课堂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以学生为核心,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给每个学生以发挥和展示的机会,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活动教学也就名存实亡了。
  
  (三)课堂活动教学应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的时候,老师设计的一些活动方案很好,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碰到很多活动组织调控方面的问题。比如在模拟体验活动中,有的学生不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进行活动,自顾自活动。这会影响活动效果,甚至导致活动失败。因此,要有效开展活动教学,老师还要重视和加强对活动的组织和调控,发挥好“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创设学习情境、指明方向、监督过程、解难答疑、评估学习结果等。
  
  (四)课堂活动教学的开展需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新的思品课标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思品教学强调联系生活实际,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因此,教师必须发掘生活本身对学生品德形成具有的特殊价值。在教学中,通过活动教学,引导学生向自己的生活世界回归,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鼓励学生走出书本世界,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建立与生活的广泛联系,通过对生活的感受和体悟,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使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展开有效的学习,避免强制性的灌输和空洞的说教。
  
  (五)课堂教学活动必须坚持开放性
  活动的开放性是保证活动主体能够自主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首先,活动内容要开放,包括内容的丰富多样和内容可供选择性;其次,活动过程要开放,要求活动的全部应是动态发展的,是适时变化的,不是预设的。再次,活动空间要开放,借助活动这个中介,把学生的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起来。最后,师生关系应该是开放式的。一是在人格上建立一种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是在活动中教师的角色随活动的展开实现转换,既可以是传道者、引路人;也可以是学习者、意见倾听者;也可以是学生生活中的兄长、朋友,这样宜于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对活动进行指导、协调,提高活动的质量。
  
  (六)课堂活动的形式和手段应多样灵活
  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是采取多样的形式和灵活的方法。如小组讨论、课堂辩论、课堂游戏、小品表演。
  无论是采用那种形式或方法都必须围绕活动的主题、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且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生理特征,教师还要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去感染学生;控制讨论和辩论中与主题无关的话题,防止辩论中谩骂同学甚至人身攻击现象的出现,活动后要进行必要的分析。
  综上所述,并不是所有现行知识都适合以具体的活动来组织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它是有一定的知识适用范围的,生动、富有启发的讲授教学在某些知识类型的教学中也非常适用,对学生的和谐发展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加强对课标、教材等方面的认真研究,在实践中摸索出活动教学与讲授教学的最佳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