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徐华如




  在现阶段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怎样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促进学生“在育体中育心”,已成为当前体育教学面临的一大问题,以下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几个方面:
  
  (一)优化课堂心理环境,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1.教师具备健康心理素质。课堂心理环境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一味地批评指责学生如何调皮、不听话、成绩不好等,很少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我们很难想象心理不健全的教师,怎能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修养和师德修养,有较强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能真诚地接纳学生,理解与尊重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
  2.师生间应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关系。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是一种相互的、平等、信任的协作关系,每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随着人类进入一个新的世纪,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将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引入学校、引入课堂、引入我们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学会尊重与理解,学会沟通与爱护,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友谊,建立和维持与学生亲密无间、融洽协调的情感基础,提高教育活动的效果。
  3.设计科学合理有效的场地与器材。体育课大多在室外进行,复杂多变的环境,给小学生上体育课带来一定的干扰。所以应在课前画好场地,放好教具,使之整洁、美观、富有吸引力。例如在教学前滚翻时,把垫子放成梅花型,让每两个学生都能拥有一个“花瓣”,让学生一到场地,就感到心情舒畅,有立即上课的兴趣。
  
  (二)课堂教法灵活,突出心理健康教育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因。教学中,可通过目标设置法,创设情境法,愉快教学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从而改变或改善学生的体育态度,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产生良性心理定势。如在快速跑教材内容中,可迁移为“救护和搬运”,“抗洪救灾”等素材内容,使学生在乐趣中锻炼能力。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可让学生戴上青蛙的头饰,通过练习双脚用力蹲跳的动作,通过唱歌谣:“大青蛙,叫呱呱,保护庄稼功劳大,跳起吃虫是能手,蹲跳做得顶呱呱!”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改善学生对学习及教师、同学的态度,从而对学生的体育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起着积极作用。
  2.引导学生能逐步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乐于接受他人批评和建议的心理倾向,有意识地识引导学生经常分析和检查自己,了解自己的缺点,从而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要求。教师应适时给予挫折教育,加以启发、引导。从中能认识自己的不足,开展自我批评。例如在教学排球原地垫球时,有一位校排球队的学生自认为很不错了,对上课内容一屑不顾,懒得动手。我见机先请他配合作原地垫球示范,他完成动作的确很好,表现得更为自大;在教学后小结时,我充分肯定了学生学习情况,引导以后将进一步教学移动中垫球,现在请这位同学先跟老师表演一下,由于这位同学步法不灵活,垫的球自然很不理想,脸红到了耳根。我又通过单独交谈,使他认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误,变得更加努力而谦逊了,球技也有了更快的提高。
  3.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现在的孩子多受家庭溺爱,任性、自我控制力差,当他们一时不能完成动作技术或参赛失利以及遇到种种不顺心之事时,情绪很容易会发生波动,甚至会引起过激行为。迎面接力跑比赛气氛活跃、竞争激烈,失败一方学生往往不能正视失败,或垂头丧气,或不从自己这组找原因,而反说胜的一方违反规则。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多找自己的问题。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首先要学会沉着冷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通过反复思考,总结一下经验教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碰到不顺心之事时,多想想让自已高兴、愉快的事,不断增强自我调节力。
  
  (三)课后小结赋予内涵,延伸心理教育阵地
  一节课结束后,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如何作出正确合理有效的评价,并使其改进提高呢?在讲评时,以往教学大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师生缺乏交流。为改变这一现象,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①设疑法。讲课时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课后进行思考。②提问法。通过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评价、辨别。③暗示法。教师利用心理学原理,让学生对课堂上自己的表现进行回忆,自己评价。④议论法。教师就课中某一环节,特别是学生的看法和评价不一样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热烈讨论,自己找出正确的答案。
  在21世纪里,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显得重要,而在体育教学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极为有效的途径,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体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将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