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朗读教学刍议

作者:张存林




  [摘 要]朗读是一种综合性阅读活动,可以使学生领略文章韵味气势和感情色彩,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帮助学生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通过不同的阅读方式,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
  [关键词]朗读 提高 色彩 节奏
  
  朗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综合性阅读活动,是课文学习中从字词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人在朗读的时候,从视觉扩大到听觉,从而增加了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促使“读者”深入领会词语的含义和文章的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实际上朗读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学生更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或朗读,或吟诵,或吟唱,或记背,在这样的活动中能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和朗读的作用和好处。
  
  (一)朗读可以使学生领略文章韵味气势和感情色彩
  朗读是把无声的文字语言转化成有声的口头语言,并且要进行语言技巧的处理和语音的多种变化,因而可以通过形象化的口语表达,把作品中的事件、意境、作者的思想感情、趣味以及文章语言的节奏、韵律、行文的语调气势活灵活现、绘神绘色地表达出来,甚至可以把书面难以表达或根本无法表达的神情妙趣抒发出来。
  
  (二)朗读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朗读是以理解为基础的,朗读水平的高低,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只有对一篇文章有较准确的理解,才有可能朗读好。反过来说,按要求、高质量,反复朗读又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三)朗读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语言运用的微妙之处,以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朗读时为了表现某种神情意味和中心思想,需要把某些词和短语加以强调,为了把思想感情表达鲜明、突出,又需做合理停顿,还需注意语调的高低、强弱和快慢,通过这一系列的朗读处理,可使学生对文章语言运用的微妙之处加深理解。朗读文章时,把辨形、释义、正音几种识字方法结合起来,能收到积累词汇,熟悉句型,洗炼语言、规范口语的作用,从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四)朗读还有益于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朗读能够细致体察作品的语言特点,掌握文章的间架结构。领悟作品的写作方法,感知不同文体的风格特色,这样就可以提高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 朗读不同体裁的文章,读法必然有区别,这样就有利于学习掌握描写、叙述、说明、议论、抒情等各种表达方法,朗读要掌握文章的脉络,把握前后上下,段落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朗读教学应注意两点:①朗读时目标要明确、具体。朗读前应给学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问题如: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或哪几个人?文章写了哪几个场面?文章的线索或感情基调是什么?如此等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语境,体验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对于分角色朗读,应要求学生读出人物的个性。②朗读时方法要灵活多样。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和学奠定牢固的基础。
  
  (六)几种重要的朗读形式
  1.美读,即表情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往往要求教师创设情境,对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适合。教师可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比照感悟。首先放录音,要求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请学生朗读,比照两者的朗读情况,可以让学生明白该如何读,从而领悟文章的内涵,使学生感受到朗读的乐趣。分角色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对于戏剧作品和小说中的对话描写的语段较合适。它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分角色朗读也应注意形式的多样化,可让个别男女生分角色读,可让几个小组的学生分角色读。
  2.配乐朗读。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配上乐曲来朗读,可以营造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进行配乐朗读时,应注意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它们应与课文内容相协调。欢快的乐曲应与喜剧性的内容相配,低沉的乐曲应与悲剧性的内容相配。
  3.诵读,即背诵。这种朗读方式也适合于古诗文教学。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背诵某些精彩的语段或全篇。这样就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