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刘红芬




  一、依托教材,促进学生科学情感的形成和发展
  
  一位老师在教《小河流过家门前》时,读到“小河不肯玩一玩,小河不肯站一站,一分一秒也不停”时,一位学生问:“老师,小河一会儿也不停下来,它不累呀?”如果你是一位善于从孩子的眼睛看世界的老师,你就不会觉得这一问题的可笑,如果你是一位具备一定科学素养的老师,你就会发现这一天真的问话中,其实包含着对“地球引力”的最初步的探索,因为学生已注意思考“水为什么不断地向前流”这一问题了,如何发展这一科学兴趣的萌芽?这位老师回答说:“你问得真好!小河不会觉得累,因为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吸引小河水不断向前流,这股神秘的力量是从地球底下发出来的,你去找,一定能找到!”这位老师有意识地激发孩子进一步探求的欲望,保护了这一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恰恰是科学探索最基本的动力,是爱科学、产生科学兴趣的根本源头。而利用《看月食》一课,让学生明白月食并不是“天狗吃月”,而是地球转到了太阳和月亮的中间的缘故,用科学的道理,揭穿迷信说法的本质,让学生接受爱科学的熏陶,促进学生爱科学情感的形成和发展。
  
  二、培养和塑造科学的品德
  
  《装满昆虫的口袋》描写的是世界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他家境贫困,但凭着追求知识、酷爱科学的热忱,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自学成材。为了研究昆虫的动态,他常常在田里匍匐行进或是躺倒观察,甚至整天趴在地上不起来,他专心研究的神态时常引起人们的嘲笑。他的求真求实的精神,注重实践的态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最好材料。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先问学生:“你们都玩过蝉,谁观察过蝉的幼虫蜕皮的情景?”由于联系学生的童年生活,学生兴趣很高,有的没有观察过,有的观察过,但观察不细,只能说出个大概,之后,我引导学生补充阅读法布尔的著作《蝉》,这篇文章中有一段关于蝉蜕皮的描写,让学生体会法布尔的观察是多么细致。我接着说:“蝉的蜕皮一般在夜里,可以想见,有多少次当别人进入梦乡的时候,法布尔在等待、观察、记录、研究蝉蜕皮的秘密,法布尔为了观察昆虫常常一整天趴在地上而被人说成是傻子……看来,科学的巨大成就,离不开这种求实探索的热情和献身科学的忘我精神。”当学生静静地听我讲述法布尔的故事、颂扬他的精神的时候,我就从文字中,带学生进入了法布尔的精神世界,走入了他的灵魂,使他们接受了科学精神的熏陶。
  
  三、积极引导、授予学生科学的方法
  
  小学生思维存在不少缺陷:不善于全面看问题,以偏概全;不善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浅尝辄止;不善于联系地看问题,孤立思考;不善于创造性地分析问题,生搬硬套。而科学的思维方法可以使学生更迅速地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更准确、更透彻地理解科学知识,它一经内化就能使智力得到发展,从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如抽象、概括、归纳、比较、对比、分类等思维的方法指导自己的行为就非常必要。
  如《秦兵马俑》这一课有这么一道题:要求学生先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第(1)题是: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 )米,南北宽( )米,总面积有( )平方米。(要是把填上的数字换成“很大”、“很多”好不好?为什么?)在这里的括号里,应分别填上:“230”、“62”和“14260”,用上这些数字进行说明可以使文章具体、通俗、说服力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它们比“很”、“很多”显然要好,这样把词语进行比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课,作者用简洁的语言说明了地球和火星的联系与不同之处,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就要积极引导学生注意事物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他们的思维的系统性与缜密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说一说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我们身边的事物,有的表面看到并没有什么关联,其实并不是这样,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一定联系的。这对于学生来说,既动脑、动口,又加强了思维的训练。可以说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素材。
  另外,除了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渗透科学教育以外,还可以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科普活动,如听科技专题讲座、科学故事会;举办科技知识竞赛;放科技电影录像;组织学生到工厂及一些科研单位参观,或到博物馆、科技馆、动物园、植物园、展览会去参观,并组织学生讨论、谈体会、写日记、记心得,使学生能够深入进去,达到科学教育的目的;在板报、宣传栏开辟“科普园地”,建立科技活动室、科技展览等,这样可以更好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科学启蒙教育,是科学教育的基础,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必经之路。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我们应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改变语文教学自我封闭、与社会隔绝的状况,使学生在学科学、用科学上,具有实践、探索的广阔时空。结合语文教学开展各种科学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技能,增强科学意识、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开辟更广阔的天地。建设21世纪的中国,需要下一代去钻研掌握高新科学技术,教师要让科学的种子在学生心田里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