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中小学网络心理教育漫谈
作者:马 玲
[关键词]网络 心理教育 内容 措施
(一)中小学网络心理教育的特点
实施中小学网络心理教育,即是利用网络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网络心理教育具有其与众不同人的特点:
1.网络心理教育资源丰富,信息共存,有利于广泛收集,有利于快速传播和及时提取,具有迅速的扩张性和强力渗透性的优势,教育的适时性好,可以为心理困惑者、心理障碍者以及有其他心理疾病的人提供及时而有效的帮助。
2.网络心理教育信息量大,联系广泛,视野开阔,便于开展心理教育调查分析和研究。心理教育信息准确全面,可以对不同地点、不同学派的心理专家的意见进行反复比较,避免受单方面专家因其自身知识或经验的局限而影响心理教育的效果。
3.网络心理教育不受时空限制,操作方便、简洁,节省人力资源,能有效地发挥心理专业教育工作者的作用。在网上进行心理交流、沟通平等自由,全面及时,有益于中小学生进行自我心理教育,提升人的主体发展性。
4.网络心理教育信息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比利用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开展心理教育更有优势。心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互惠互动,使基础理论研究者、应用理论研究者、心理教育实际工作者三者之间可以进行网上交流和沟通,不再彼此脱离。
(二)网络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健康的影响
1.网络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健康产生的积极的影响。
现代中小学生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变化,网络世界扩展了他们个人生活空间,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性,不断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上网活动能强化中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培养他们的某些非智力因素中的优良品质,能培养他们养成利用现代工具去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
中小学生经常在网上活动,他们的自主性会不断增强,依赖性会逐渐减少,这对培养他们自身的独立个性有较大的正面影响。
网上活动扩大了中小学生人际交往圈子,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为他们个体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另外,互联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在中小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心理援助具有极大的意义。
2.网络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健康产生的消极影响。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人的情感交流,唤醒“人格心灵”。中小学生在网上活动是人机对话的方式,缺乏人际面对面的交流,容易使他们产生疏离感、孤独感,长此以往,会导致他们情感冷漠、苦闷、焦虑、压抑,甚至情绪低落,精神不振。
现代网络上的电脑游戏可谓铺天盖地,学生一旦陷入其中便难以自拔,不但影响学习,而且影响身心健康。
电脑单向度的工作方式不利于培养中小学生多层次的逆向思维能力和随机思维能力,电脑程式化的工作模式有时会扼制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的创造力。从大脑左右两半球功能的开发来看,电脑主要开发了人脑左半球逻辑思维能力,而对开发右半球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影响较小。
网络会引发中小学生人际关系的障碍,也会引发他们系列感情纠葛,由此导致各种情感矛盾的产生与激化。网络还会引发中小学生的安全焦虑,如网上隐私失密、网上欺诈等,这些都给不少中小学生带来一些惶恐不安的情绪,持续发展还会诱发他们的人格障碍,如攻击型人格障碍、退缩型人格障碍、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等。
(三)中小学网络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
1.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养中小学生的健康人格。
中小学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通过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及时调节不良情绪,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的人格。人格是一个人整体的心理面貌,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区别的特质或个人特征。在个体人格形成的过程中,中小学生不仅在知识技能上面临不少更复杂更高深的学习问题,在世界观方面,在兴趣爱好方面,在美丑辨别方面,在整个品德和智能方面,都有待于得到良好的定型,完成这一社会化过程需要以相应的心理方面的知识为依据。通过对中小学生网上活动的有效指导,使他们逐步掌握心理方面的有关知识,提高自我修养的能力。
2.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
从中小学的教育实践来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只有坚持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收到令人满意的预期效果。中小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包括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也包括坚强的意志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处世方式。健康的心理素质包括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自我认识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等。健康的心理素质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良好的个性心理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为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养成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结合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每个人的思想心理活动做具体细致的工作,让学生从心理产生认同感,才能把工作落到实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即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德育课内容相互渗透,也可以利用校园网介绍心理健康知识,设立咨询热线或电子信箱等,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健康心态,提高抗挫折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排除学习和人际交往障碍,减少网络对心理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
3.加强非智力因素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非智力因素的内涵比较丰富,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非智力因素对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和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中小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教育,主要让他们了解非智力因素的内容及对自身成才的影响,了解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特征及培养方法。在当前网络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中小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点是通过对他们进行网上健康行为的指导,培养他们高尚的品德和广泛的兴趣,有选择地接触一些有利于自身成长的健康内容,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创新意识,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养成正确的待人处事态度和务实求真的精神,这样才能有利于他们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成才,有利于他们的人格完善。
(四)完善中小学网络心理教育的措施
1.培养网络心理教育主体。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教育活动的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中小学网络心理教育的主体当然是指网络心理教育工作者和中小学生两个方面。随着网络技术的蓬勃兴起和快速发展,网络心理教育对教育者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心理教育工作者要做好当代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转化和引导工作,必须努力学习网络知识,熟练掌握网络技术,才能走进中小学生的心理世界,才能发现并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网络心理教育工作者既要具有心理教育的基本理论、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又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尤其要学习和掌握交流与沟通技能、浏览与查询技能、信息发布与网络参与技能;既要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又要具有现代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灵魂工程师。同时要积极启发中小学生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成为自我心理教育的主体。
2.建立健全网络心理教育系统。
根据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状况,各中小学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组建统一的、高质量的心理教育工作资源网站,努力实现心理教育网的互联和资源共享。在当前条件下,可在国家教育网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以全国性的心理教育网站为枢纽,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心理教育网站为基地,以各中小学校心理教育网点为支撑的中小学心理教育网络系统。同时要积极组织有关专家大力开发心理教育软件,尤其要针对市场经济、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心理问题,针对网络使用中可能或已经出现的倾向性心理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引导、疏导,广泛传播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信息,使网络真正成为中小学生心理教育的主阵地。
3.丰富网络心理教育活动。
中小学在对学生进行网络心理教育工作中,可以通过开展网络心理沙龙、开辟网络心理论坛、举办网上心理健康征文等活动,直接让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还可以针对个别学生的具体心理问题,通过电子信箱等为其提供单独的心理指导和服务帮助,实施个体心理教育。还可以通过开展网络心理教育经验交流活动,促进心理教育工作者提高认识,取得共识,优化心理教育效果。
总之,要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网上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心理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感召力、渗透力,充分发挥网络心理教育的信息优势和教育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改变中小学生的心理状态,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制、自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