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用爱开启学生的心灵
作者:郁 刚
(一)多激励少批评是了解、关爱学生的前提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态度亲切的教学远胜于板着面孔的教学,哪怕教师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示意的眼神、一句贴心的话语,都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信任。每一个人受到表扬的时候,内心都会激动,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表现欲。而一个学生犯错误或上课回答问题不正确或成绩下降等等。学生也不希望把自己的缺点暴露在同学们的面前,他们认为是丢面子的事。教师若能理解学生的这种心理,从侧面迂回将他们的缺点和优点分别开来,或用一句委婉的话语带过,学生的心情就会平静下来,更全面的认识自己,就可以避免发生师生之间相抵触和一些不愉快的事,便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相反,教师若在课堂上一味的求全责备,这也不对,那也不对,不仅耽误了时间,而且会引起学生的厌恶心理,那么整个课堂气氛就会不怎么友好,更难保证学生的学习心境。
我班有一位学生,学习成绩非常不好,但我了解他最近喜欢在家练毛笔字,作业比以前工整了,字也比以前清秀了许多;尽管作业不如其他同学的,我还是给他打了个“优”并加上鼓励性的话语,结果激发了该学生的积极性。作业书写就不用说了,成绩也相应的提高了许多。如果我当初对学生的这一点视而不见,就会挫伤他学习的热情,甚至会影响他的学习情绪。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不仅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更要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分析和研究学生的思想和情绪,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这样才能使教师的要求更容易地转化为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感到亲切和善意。对学生的错误或超乎寻常不切实际的想法、做法,教师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因人而异,对有进步的给予表扬,鼓励他们勇敢的精神。关注,赏识每一位学生是我们的天职,在他们努力完成一件事后,我们为什么不能投以赞许的微笑呢?
(二)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是爱学生的基础
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学生经常及时受到热情的关注和肯定,那么,好学生会快马加鞭,后进生也会奋起直追。俗话说:“金无足尺,人无完人。”每位学生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也各有自己的长处。我们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同学,尊重他们的人格,尤其注意“差生”的闪光点,哪怕只有一点点。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自己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热爱关心每一个学生,舍得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感情投入并寄予合理的期待。
1.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每位学生的个性都有差异,这个特征在青少年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如有的学生好动、灵活,但无坚持性,易激动;有的学生爱静,办事较稳重,但活动能力弱些,等等。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使他们发扬自己的个性中的优点,克服其缺点,从而形成优良的品质。教师决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来区分学生个性方面的好坏,喜欢某些性格的学生,而讨厌有另一些性格的学生。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一个人的个性只影响他智力活动的特色,并不影响他智力的发展,更不影响他获得成就。如果教师以自己的好恶把学生个性分等,往往会对一些学生的教育表现出不耐心,甚至厌恶。同时,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个性认识不正确,对他们喜欢的学生在个性上的消极方面看不见,还会视其缺点为优点,这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有效的教育方法来自对学生的深刻了解。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实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2.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就应尊重学生的劳动。学生的劳动主要是学习,作业是他们的劳动成果。教师应特别注意对学生的作业要认真批改。但有的教师就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关系到尊重学生。有的教师批改作业时敷衍了事,看到学习差点的学生的作业,就反感,批改潦草,甚至在作业本上任意打“×”批语也不严肃。其实,这部分学生为完成作业花费的精力和时间比一般的学生要多,他们本来就对作业的正确与否心中无数。更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而教师批改作业不认真,伤害了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认为教师不关心他们,看不起他们,师生关系就会越来越疏远。以后,这样的学生就可能不想交作业,或根本不交作业。
我们知道教育的力量在于学生对教育者的认同,只有当教育者被学生认同时教育的效果才是实在的,有效的。在处理成绩差的学生的作业,我是这样做的:刚一接班时,我就要求每位同学必须交作业,并从思想上说服他们。一开始,作业交的是很齐,但是,有个同学作业很潦草。以前,也听别的老师说过他作业如何差,有时根本不交作业,我就在他的作业打了个“中”希望他下次作业能认真一点。结果,令我大失所望,第二次作业比上次的作业还潦草,我真的是一气之下在他的作业上写个“下”字,并勒令重做。准备再找他谈话,后来,我又琢磨,他本来就是成绩差点的学生,这样,他会不会以后连作业也不交了呢。于是,我又把他的作业拿过来,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题也作对了,方法还蛮简单的。其实,我当时认为该生的作业是抄别人的。但转眼一想,不论是抄的还是自己做的,都不如趁此鼓励他。于是,我把原来的等第擦掉,在作业上重新打上“超+1”并附上鼓励性的话语。没想到,第三次的作业书写真的比上两次都有进步,于是,我就把等第打的更高一点。结果,他的作业每次真的很工整。但我又怀疑他的作业是抄别人的。于是,我把他找来,首先表扬他进入初三以来,确实认真了,给他鼓劲。接着,随便找几个以前做过的作业题(我认为他做不出来),结果,不长的时间内他作对了,我又借此鼓励他,你真的很聪明唉!他内心真的很激动,说:“这些题都是在做作业时我问别的同学的。”我说:“现在,你会了,就已经变成你自己的,你的记忆力真的很好唉。”经过这一番谈话,该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很努力,成绩也比较平稳,尽管不突出。我真的不敢想,当初,如果没把等第改过来的话,结局会是怎样?
(三)充分信任学生是爱学生的具体体现
教师信任学生,首先要学会倾听,倾听并不是简单地听,它是全身心的投入,专注地听,借助各种技巧真正听懂对方所讲的事实。从而才能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和理念。我认为倾听的习惯和态度比倾听的技巧更为重要。
教师心中要时刻装着学生。要对学生充满尊重、期待、爱护。只有这样,教师对学生高度信任了,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要注意时时热情地鼓励学生,鼓励他们敢想、敢问、敢于突发奇想,敢于超越前人。要关爱学生,让学生明白教师的一片真诚。一旦师生的感情融洽了,教师的表扬,学生视为鼓励,教师的批评,学生会看做爱护,学生便会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我班的一位学生曾经在日记中写到:“以前,上课总缺乏自信心,每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我总是低下头,怕被点到。现在,老师信任我们了,对学生问题的回答不论正确还是错误,都是用信任的眼神,鼓励的语言‘说下去’、‘嗯’、‘还有吗?’直到学生没有要补充的为止。老师再询问别的同学对该同学的回答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或有好的见解吗?我认为,这样老师和学生之间才会有更多的交流。我渐渐地回答问题的信心十足,声音响亮了,我喜欢这样的老师。”其实,课堂上师生之间就像同龄人一样的讨论交流,才能更有效的探索着各种问题。只有首先信任学生,学生才能信任你,认同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其实教育就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所以,在平时工作中,我们要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哪怕曾经犯过错的学生,多给他们改过的机会,给他们足够的信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和学生心灵相通,我们的育人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关怀,良好的师生情感是学习兴趣的源泉。在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应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善意地指出他们的缺点,在家长面前客观反映他们的学习情况,批改作业时要多用激励性的评语,产生误解时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体现老师较高的风度和姿态。这样,在关心、爱护信任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就能够提高了。
爱学生,是对一个教师最起码的要求,是班级成长发展的坚强支柱。人们常说:“爱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激励学生奋进的催化剂,是师生之间心灵相融的纽带,也是教育机智的来源。”爱是班级发展,学生成长不可估量的能源。我不禁感叹:“爱心存,师德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