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中的教师研究素养初探

作者:杨 琳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和实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探讨的问题很多。我在教学研究中主要探讨了以下三个问题。
  
  一、如何系统提高教师的研究设计能力素养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要立足于课程建设的高度,在实践中不断开展基本问题解决的研究。第一,要就目前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学生活动主题具体目标的设计,学生活动的具体方法及其实施,学生活动主题必要的资料和工具准备,课堂活动的组织,小组合作的有效开展、活动成果表达方式、原始资料的保存积累、学生自我反思等方面入手,加强过程的指导;第二,要引导教师围绕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设计活动方案、搜集与处理资料、撰写活动总结、表达与交流、怎样进行调查、访谈、实验、手工设计与制作、利用网络与计算机开展活动等方面进行基本方法指导。第三,要引导教师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把握课程的特点,掌握课程实施的方法,研究课程内容开发、目标设计、活动实施、活动评价、课程研究等问题。第四,通过网络提供具体的指导,就一些教师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提供教师和学生成果交流的平台,提供日常教学所需要的课程实施细则和建议,提供主题内容设计、课堂教学策略、资料整理等方面的指导和建议。
  
  二、如何让教师指导到位
  
  在活动中,如果教师的指导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缺乏具体的指导行为和规范,活动就开展不好。鉴于此,对教师要建立有效指导策略: 其一,设计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指导方案,明确教师的具任务,落实教师指导行为,增强学生活动的有效性。教师指导方案应包括:学生活动主题具体目标的设计、学生活动的具体方法及其实施、学生活动主题必要的资料和工具准备、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指导、学生评价方案等。其二,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渗透必要的知识讲解,为学生活动奠定必要的认识基础和方式方法。其三,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的基本行为规范或常规:活动准备阶段教师指导行为、活动实施阶段为教师指导行为、校外活动指导行为等。其四,构成方法指导系列,应分别围绕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如何设计活动方案、如何搜集与处理资料、如何撰写活动总结或报告、表达与交流、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进行调查、怎样进行访谈、怎样进行实验、怎样进行手工设计与制作、怎样利用网络与计算机开展活动十二个方法。如何通过课堂教给学生的设计方法,将方法论的指导与方法实践结合起来,与具体主题活动结合起来,使方法的指导不至于陷入知识的系统讲授的局限。这样,通过观察发现问题——调查分析归因——研究设计解决方案——总结推广“实施”的研究模式,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各阶段的大量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推广,可使每位教师积累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策略。
  
  三、如何鼓励教师不断提高指导水平
  
  (一)要求教师要以丰富的学识、健康的心态和创新精神做强有力的支持,并不断地完善自我
   “有创新之师,才有创新之生”,创新教育的各种方法和措施,需要教师去实施。教师本人具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和人格特征,就有可能在活动中采取相应的策略,而这一切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开展活动之前,①要鼓励教师用大量的课余时间去查资料,拥有丰富详实的资料,以便在指导学生时收放自如,游刃有余。②让教师把健康的心理开出美丽的花朵。用宽容、乐观、幽默、坦率、尊重为学生们营造出创新的氛围。学生们轻松、快乐,思维自然活跃,由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③努力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意思的产生和发展是离不开理论指导的,这就需要我们去大量的收集相关的信息并处理信息。
  (二)要求教师注意语言的艺术性、生动性和激励性
  语言是人交流、沟通情感的重要手段。一句坦率真诚的话语也许足以打开学生紧闭的心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而教师富于激励性、艺术性的语言又是营造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要十分注意细节,措词上应讲究。 学生们年龄虽小,但幼小的心灵对感情却是最敏感的。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眼里都是一块金子,他们区别只是有没有被擦亮,因些,在备课时要求教师不仅仅备一些教学环节,更多的是备自己的语言。要先假设几种学生会出现的问题,反复推敲策划一种效果最好的语言来解决它。这样打有准备之战,活动效果自然好。
  (三)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能问、会问
  创新教育是问题教育,它首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从而发现问题,引起探索欲望,开始创新活动:①让学生能问,应该给他们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活动氛围。②要培养学生会问。国外有关研究表明,学生提问时喜欢模仿教师的行为方式,如果教师倾向于问能增强高水平思考能力的问题,学生就会发现这些问题。另外教师应对学生提问提出要求。如不要为了提问而问,不要一疑问就问等。当然,从能问到会问是一个需要反复训练的过程,它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四)要求用启发与暗示,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善于与人交流、沟通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而这一能力恰恰是我们中国众多的独生子女所欠缺的。活动中,主要采用暗示和启发的方法让学生去亲身体会交流合作的好处。每个主题活动都有研究性学习这一环节。当大家共同讨论出一点点小成绩时,教师对这种交流合作精神给予积极评价。
  (五)要求教师“平等的与学生一起参与活动 它们二者是互不矛盾的。教师在活动中应化指导于无痕。活动中教师往往在学生中间或与他们一起讨论,或应邀出演角色;或向他们求助请教问题,或向他们一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与学生“零”距离接触,你会更了解他们的需求,也就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