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实施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之我见

作者:林桂岳




  语文新课标首次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引进到语文课程体系中来,使其成为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的五大板块之一。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鲜明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新理念,既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语文综合素质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为原则,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它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能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它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人教版初中教材把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体目标,将以往教材中的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按照课程标准提出的7~9年级的相关要求和由浅入深的顺序,设计、编写了综合性学习内容。对如何科学有效地实施综合性学习,笔者谈一些看法。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坚持姓“语”
  
  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应该是语文性质的综合性学习,不能仅仅看到了它的综合性忽略了它的根本:语文性。尽管综合性涉及自然、社会等生活内容,但它都是在语文这一大的前提之下,其落脚点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味追求语文教学的综合性,把语文课上成了常识课的不良倾向。有的把语文课上成了音体美的大杂烩,这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的做法。综合性学习虽然涉及到多个学科,但是有一点不能放弃,那就是始终把握综合活动姓“语”的特质。例如笔者在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有一种感动叫永恒》就没有把综合课上成“水果拼盘”。整个活动分为四个子课题,分别是“走近感动人物”、“与感动人物零距离接触”、“永恒的感动”、“寻找身边的感动”。活动的四个系列内容始终都是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的。活动中又运用了读、背、说、写、演、编、查询等多种形式,而它的每一个步骤、每一种形式都根植于语文学科:读是让学生读事迹,读颁奖词,说是让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这是一个感悟语言、体验语言并探索语言的过程;背是让学生背诵优美的颁奖词,这不仅让学生的情感得以抒发,也是一个拓展、积累的过程;写是让学生写一封信给自己崇敬的人、最令自己感动的人;演是让学生排演最让自己感动的场面;编是根据自己所找的资料编一份小报,这又是一个对语言理解并综合运用的过程;查询是让学生自己查找有关“十大感动人物”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信息搜集、取舍、组合、展示等语文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以往所说的语文课外活动或语文兴趣小组不同,比如同样是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特别强调活动富有语文学科特点,含有丰富的文化性和人文性。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注重提升文化内涵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注重语文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语文文化内涵的挖掘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品味。
  新课程改革更加重视语文的文化传承与感染功能。新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对此有充分的体现。其中有十几个综合性学习的探究专题是就某一文化主题来展开并实施的。有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教育的:“让世界充满爱”、“献给母亲的歌”、“我爱我家”、“微笑着面对生活”、“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有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的:“这就是我”、“我也追‘星’”、“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成长的烦恼”、“青春随想”;有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意识的:“探索月球的奥秘”、“追寻人类起源”、“漫话探险”、“科海泛舟”;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意识的:“感受自然”、“寻觅春天的踪迹”、“雨的诉说”、“脚踏一方土”、“马的世界”、“莲文化的魅力”;有培养学生热爱和平意识的:“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也有让学生感受祖国文化博大精深的:“戏曲大舞台”、“古诗苑漫步”、“说不尽的桥”、“到民间采风去”、“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背起行囊走四方”、“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有感受音乐美的:“乘着音乐的翅膀”;有引起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态环境意识的:“黄河,母亲河”、“关注我们的社区”,等等。这些专题都是以某一类文化现象或物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去感受优秀文化的魅力并藉此提升学生的人格及文化素养。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则把内容分解成上百个知识点、能力点,围绕知识点、能力点设计大量练习题,让学生反复机械地做练习,结果造成了语文课程的繁、难、深、多,而实际收效甚微。
  即使像汉字、对联、成语、翻译这些看似零碎的学习内容,也应该突出它的文化意味,比如“优美的汉字”专设“汉字文化”一节,探究汉字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汉字与汉民族文学、书法的关系等。再如,从表面来看对联是陈旧的古代的文化现象,但不可否认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一直活跃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它是既老又新。为此可以设计一个活动:“查阅、复习课内外学过的古诗文,从学习、友情、做人、立志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辑一副对联。”这样就把对联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了。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要落实必要的语文知识
  
  对于知识,新课程强调要淡化知识,培养能力,但并不是不要知识。对于语法、修辞、逻辑、文化类等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的知识如何呈现,怎样才能发挥促进作用,笔者主张,这类知识的教学应以实用性为原则,不应追求系统性,因为语文本身有着固有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过去一般把语文教育的目标划分为四个层次,即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智力与语文情意。传统教学侧重于社会本位,新课程则淡化社会本位,强调人格本位,将以往被人为分割的、社会生活所需要的语文各方面素质整合在一起,并把它看作人的个性形成与发展的一部分。因为在语文教学中掌握一定的知识不是终极目标,而是为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健全人格。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诸种语文素养中,已经很难找到像过去那样比较明确的知识性素养。因此,新课标的理念很明确,就是要淡化知识教学,消除由于知识教学而带来的种种危害。比如,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些素养的提出,多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出发,是对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具体阐释,体现了现代社会对语文教学目标提出的新的要求。对于语文知识的落实,一要有序,二要有的放矢。例如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是以马作为学习活动的主题,通过“马”字的演变,了解汉字的发展脉络,学生在搜集有关马的资料的过程中,丰富了
  词汇的积累。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要体现出阶段性
  
  阶段性有两层意思。第一是综合性学习的比重问题。也就是综合性学习在不同的学年段有不同的课时安排。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作了如下的原则性规定:越是年级低,比重越大,随着年级的增长而缩减。第二是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要求方面。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来要求,体现阶段性和渐进性。七年级的重点是对综合性学习感兴趣,能提出简单的问题,通过观察、阅读等途径,尝试解决问题,学习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因此,七年级的综合性学习,主题要小,要简单,活动要少而易,时间要短,在教师带领下,通过一两个具体活动,体验一下综合性学习。八年级的综合性学习,要重视培养学生提出学习主题、策划学习方式方法的能力,培养初步的观察、调查及搜集资料的能力以及运用语文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因此八年级可结合语文教材中的专题,在依托教科书进行教学的同时,开展综合性学习。可在单元教学之初,就综合性学习的主题进行讨论,有个大致的安排;在单元教学中同步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其间教师进行检查、指导与协调;在单元教学之后进行学习成果的交流与展示,并及时进行总结与评价。九年级既可以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来安排综合性学习,又可以根据当地的资源状况和学习条件安排综合性学习专题。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可以把阅读教材中提供的材料作为综合性学习的切入点,由此展开专题探究活动,其间穿插学生大量的自主阅读、观察、调查、访问……最后用适当的语文形式来表达此次综合性学习的成果。九年级的综合性学习,要比较充分地体现其综合性、实践性、体验性和自主性的特点,注重提高学生策划、规划自己学习的能力,用多种途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注重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培养,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和学生素养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只要我们坚持以语文为基点,注重通过对语文文化内涵的发掘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品格,致力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的实施方向,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杨再隋.语文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
  [3]熊梅.当代综合课程的新范式: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聂鸿飞.浅谈人教版教材“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点和实施建议[J].语文教学研究,2003,(10).
  [5]薛辉,薛彦华.试析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J].中学语文教学,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