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激趣”艺术

作者:何军华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呈现非明确状态,因而其学习兴趣就显示出波动性。这需要教育者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使其学习动机趋于明确和稳定。如果说,晓之以“理”,使学生“愿”学,从而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应然”,动之以“情”,使学生“爱”学,从而感悟到学习是一种“诚然”,授之以“渔”,使学生“会”学,从而实践到学习是一种“必然”,那么,激之以“趣”,则使学生“乐”学,从而体验到学习是一种“果然”。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英语教学中的“激趣”艺术。
  
  (一)理顺辩证关系,培养学习兴趣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强调教学的实用性、增强内容的趣味性。为此应调整三种关系:
  1.教与学的关系。传统的英语教学,偏重于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往往事倍功半。只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并掌握学习的技巧与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好英语。在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自学。每教一篇课文,一定要学生先自我阅读,将自学中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再与同学讨论解决,如果还不能解决,则上课时集体讨论解决,老师略加点拨。这样学生学得牢固、扎实。
  2.死板与灵活的关系。传统的英语教学,偏重于知识的掌握,死记硬背,不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不切合生活的实际,学习的效果也不好。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是现代交际的重要工具之一,如果忽视它的实用性,必然会偏离教学目的。因此要在教学中注重运用,让学生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掌握知识。每教一篇课文,或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或让学生演示课文情境,或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实际训练。这样,学生学得活,记得牢,效果好。
  3.课外与课内的关系。传统的英语教学,偏重于外在的表面的知识,忽略了内在的素质培养,许多学生一毕业,就把所学的所谓知识忘得一干二净,并没有转化为自身的内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启蒙于课内而得益于课外,或引外助内,外为内用,或内外结合,相得益彰。讲课中,以课外生活为引例,帮助消化课内知识。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掌握规律,迁移能力。
  4.苦与乐的关系。传统的英语教学,偏重于强调学习的刻苦,忽略了对学生学习乐趣的诱导。我在教学中,注重方法的多样、知识的实用、内容的趣味、氛围的热烈,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也学得好。
  
  (二)创设愉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人的认知与情感密不可分。不同的情感对学习有不同的影响。积极的情感,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很大作用。人在愉快时感知较敏锐,记忆较牢固,想象较活跃。愉快教学正是适应了这个特点,能够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
  中学生正处于智商、心理和生理成长发育的多变时期,往往表现出好奇心强、喜欢模仿、愿意表现、争强好胜等特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了教育者只能采取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的教学策略,因势利导。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趣味导课,引人入胜。在讲述现在进行时态时,制作投影片:一只孤独的小船在海上漂流,同时播放英文歌曲Sailing。歌词中反复出现的是:I’m sailing.这苍凉、低沉的曲调一下子就攫取了学生的心。听完后,在黑板上板书:I’m sailing.这个句子,学生很快就进入状态,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就接受了现在进行时态。又如在讲现在完成时的时候,制作这样的影片:画面1是一匪徒正在向银行走去,画面2是那匪徒已在银行里。再配上警察A和警察B的对话──画面1是“The thief is walking to the bank.”,画面2是“The thief has been in the bank.”这样既复习了现在进行时,又导入了现在完成时。由于学生对警匪片的强烈兴趣,尤其对警察的崇拜,就在不知不觉中模拟了警察的语言,也就掌握了两种时态及其区别。
  2.教唱歌曲,兴味盎然。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我们教育工作者应针对学生天真活泼、好动好唱的特点,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快乐因素,创造快乐的学习方法。唱歌曲可以满足学生好奇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保持稳定、持久,思维活跃。有些短语、句型结构不容易掌握,例如 one...the other,学生会依据汉语的思维把它们记成 one...other。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来思维,教学生唱 Two Little Black Birds。歌词是:Two 1ittle black birds sitting on the hill.One named Jack and the other named Jill.Come back Jack,come back Jill.通过学唱这支歌,学生轻而易举地就掌握了这一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