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走进小组合作 培养学生能力

作者:马德良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新授中的运用——探求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地掌握新知识,有的知识教师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有的知识即使教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反复机械地训练,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学生也不一定能掌握得好。课堂教学必须是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富有创造地探求新知,而不是学生消极地接受、机械地模仿。教师可在新授内容中有所选择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所学的知识,有时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例如教学“平均分”时,让每个小组通过动作操作,将50根小棒分给组里每个成员(6人),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后,确定活动角色,就开始分工合作了。从学生小组活动中,发现孩子数感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如分小棒时,有的是1根1根地分,有的是2根2根地分……而这时可不急于引导学生该如何分,而是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充分地体验,并在探索思考中得出该如何分会更节省时间,更方便。此外,分到最后,“还剩下2个小棒,这时又该怎么办呢?”学生这时就开始畅所欲言了。有的说:“我们组有6个人,而只剩两根,所以这两根就不再分了。”这时教师说:那么可以分给其中的两个同学,同学们就齐说了:“不行,这不公平。”这时,什么是“平均分”,学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在新授课中合理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拥有主动权,改变了单纯的教师教、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凡是通过学习小组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他们自己解决,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练习中的运用——互帮互学,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
  
  练习时有些学生容易出错的题,孩子们各有各的说法,意见一时不能统一,教师如马上公布答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效果不一定好,这时教师把问题放到学习小组中让大家一起思考,最后得出结论,学生在一起交流、争执的过程中更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就能掌握得更牢固。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的时、分、秒时出示了2时55分这一钟面,这时有的学生认为是3时55分,有的认为是2时55分,教室里立刻分成了“两派”,争论不休。让学生安静下来在学习小组中说说自己的理由,再集体观察、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因为时针3时并没有走到,所以正确答案是2时55分,说错的小朋友也在小组中知道了原因。
  练习中有些题难度较高,需要学生共同探讨,大家集思广益,不会因说错或说不好而有所顾虑,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讲出来,全组共同解决。这样,教师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给了学生,让学生共同看、说、做、想,在集体的智慧中积极探索、取长补短,从而解决问题。
  在练习中,学生还会碰到一些开放题,这些题目有的答案多样化,有的解题思路多种。在解决这些题目时,学生寻求答案的思维没有局限。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能忽视对学生思维发散性的锻炼。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而不是以教科书上的或教师事先预设的答案作为评价的依据,如果只拘泥于书上的一种解法或答案,就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由于低年级学生考虑问题单一、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有时想到一两种答案后就认为已解决问题,这时教师可组织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各自不同的想法,这样能培养学生多角度去思考和处理应用问题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向别人学习的好习惯。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儿童潜在的创新意识被渐渐的挖掘出来,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考查中的运用——复复考考,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以往的考试都是由老师来考学生,要么学生到老师那儿口试,要么老师出一张试卷定分数,复复考考改变了这种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在小组中,他们除了自己回答问题外,还会认真倾听他人回答,然后做出正确判断。考查中,学生看到自己得了五星都非常高兴,即使得不到也会仔细听别人的发言,从中学到自己尚未掌握好的知识。复复考考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每个人都争当组长,小组中的组长可轮流当选,不但要让在考查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当组长,还要让有进步、有新发现的学生成为组长,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试一试,这样他们才有信心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由于小组各成员的表现影响到小组的总体成绩,小组成员要靠共同努力、团结协作才能取得好成绩,各小组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体现了合作与竞争的统一。
  多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由地飞翔;多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选择;多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独自探索。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独特感受,走进课堂,同教师、教材、同学对话,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探索,亲身体验,生成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