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张明贞
(一)思想品德课要讲究实效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定要紧密联系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关心的社会问题。因为只有切实了解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矛盾或烦恼,关注现实社会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矛盾或烦恼以及学生关心的现实社会问题,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或已有的经验去判断。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现成的结论,要注意引导,让学生自己判断、思考,然后得出结论。
(二)课堂教学的形式要多样化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课堂的形式可以采用竞赛、辩论、调查、模拟表演、访谈、分组讨论、自主学习、个别提问、情境教学等形式,不能太单一,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又要考虑每一堂课的实际情况。一堂课可以同时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如竞赛、小辩论、情境教学、分组讨论、个别提问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地进行个别提问。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心理成熟与自我成长。
(三)思想品德课要具有开放性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不能拘泥于课本的观点,而要善于倾听、归纳学生的观点;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分析和选择,不应预定某种解决问题的模式;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设想方案,分析利弊,正确选择;教师要有足够的准备应对学生讨论中难以预料的情况。当教师遇到没有把握回答或者难以驾驭的问题时,可以在鼓励学生的同时将问题留待课下探究,而不能轻易否定学生的问题或答案。只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探究平台,学生就能真正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课堂就能真正成为教学相长的良好场所。
(四)思想品德课要重视教学过程中临时生成的资源
思想品德课的资源丰富多彩。这些资源既包括音像、图书(包括教材)、报纸、杂志、照片、地图、图表,也包括在教学过程中临时生成的资源。对于前一类资源,教师在备课时要有目的地选取。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必然会有很多临时生成的资源。因此对于教学过程中临时生成的资源,教师不能视而不见,而是要结合教材灵活地加以处理。处理得好,可以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以教学过程中临时生成的资源为例,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第一框题《同学·朋友》时让学生们选出一个本班最受欢迎的同学,并要求写出这个同学有哪些受欢迎的品质。结果出人意料的是,学生选出的最受欢迎的同学居然是一个老师们认为平时学习比较散漫的同学。笔者没有因此而否定学生作出的选择,而是跟学生一起分析他的身上有哪些受欢迎的品质,分析他到底是不是本班最受欢迎的同学。通过分析,学生学会了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也懂得了一个受欢迎的人应该具有的优秀品质。如果当时不是善于利用临时生成的资源,结果可能很难预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捕捉并善于利用教学过程中临时生成的资源。
(五)课堂设计的问题要适度
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面向大多数学生。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既不能过于简单,又不能太难。过于简单,每个学生都会,那就失去了问题的意义;难度太大,学生无从下手,最终也不利于教学。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第一框题《严也是一种爱》时,可设计了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你有逆反心理吗?逆反心理在你身上有哪些表现?你认为逆反心理有哪些危害?为什么会产生逆反心理?” 这个问题既可以满足中下层学生回答问题、表现自己的愿望,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考察优生回答问题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思考、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良好品质。
总之,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上述问题。只要教师不断开展教法学法探究,思想品德课就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