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语文教学中的环保教育渗透
作者:朱万英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环保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劣,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地球在痛苦的呻吟:美丽的首都北京近年来屡遭沙尘暴袭击;中华民族之“摇篮”黄河再也无力给予儿女更多的乳汁,甚至已无力潇洒地奔向大海,退化的草原已吸干涓涓细流,干旱的高原阻断了丰沛的水源,断流问题日益严峻,对全流域生态环境、民众生活和政府决策有着重大影响;塞特凯达斯瀑布昔日雄伟壮观,但在人类恣意的破坏下逐渐生命垂危,直至枯竭;野生动物滥遭杀戮,不少珍贵动物已经濒临灭绝或即将灭绝;世界大沙漠撒哈拉沙漠日渐扩大……环境问题一次又一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为了我们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最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负责人提出了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①土壤遭受严重破坏,肥沃程度降低,剥蚀情况严重,年流失量大增。②能源的浪费引起气温升高,对农业和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③自然区域越来越小,导致数以千计物种灭绝。④森林面积严重减少,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⑤淡水资源受到威胁,1/4的地方长期缺水。⑥化学污染威胁动植物健康,引发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⑦城市无序扩大,严重破坏环境。⑨过度开发海洋,渔业资源锐减。⑨空气污染威胁人们的健康。⑩极地臭氧洞扩大,北极的臭氧层损失50%以上。作为小学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每个人都应该从小爱护环境,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大到关心全球环境问题,小至节约一滴水、不乱扔一张废纸、爱护一棵草……
二、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环保素材
新课程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环保内容供教师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内容有显性与隐性的,显性的课文一目了然,如《只有一个地球》、《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看就知道是关于环保教育的,告诉我们环保的重要性,告诫我们要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有的内容如《雪猴》、《珍珠鸟》、《达尔文和小松鼠》这类课文则是通过写小动物说明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对于动物我们应该保护他们,保护它们生存的环境;《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桂林山水》、《七月的天山》、《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类写景的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出大自然的美丽,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而《自然之道》、《大自然的启示》这样的文章却是教给我们环保知识:人类应该怎样去对待大自然,正确认识一些自然现象,遵循自然规律让自然界的动植物为人类服务。隐性环保内容需要老师好好把握,更深入地研究教材,把这样的内容找出来,在教学时灵活运用。比如新课标四年级语文第七册中的《去年的树》里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要是人们不砍那棵树,让树好好的活着,这样小鸟就不会伤心了,它可以住在树上,天天和大树聊天,为大树唱歌,那多好啊!六年级教材里《景阳冈》一文中武松是家喻户晓的打虎英雄,由于时代不同,如今我们要维持生态平衡,老虎现在成为国家级保护动物,因此不能捕杀。一句话,不管文章中的环保内容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材料,对于这样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好好挖掘、利用。
三、课堂上巧妙穿插环保知识渗透环保意识
当然语文课毕竟不是环保课,教师在教学中切忌一味地单纯宣传环保。教师只能在围绕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的前提下,巧妙的渗透环保内容,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去领悟、体会,自觉地成为环保的宣传者和参与者。三年级教材中成语故事《坐井观天》是一篇讲读课文,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这个成语的来历以及“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有一位老师在讲这篇文章的最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小鸟的话会让青蛙触动吗?它听了小鸟的话又会怎样想?怎样做呢?这时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有的答它会跳出去欣赏美丽的大自然,帮助农民伯伯捕捉害虫:有的同学说它不会出来,因为它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有个小朋友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说:“青蛙跳出井口站在井沿上,四处看看‘扑通’一声转身又跳进井里去了。”面对这样的答案老师马上追问一句:‘你能告诉大家,青蛙看见什么啦?为什么不出去呢?”学生说:“因为外面黑压压的空气、黑黑的河水、田地里大量的化学农药……这一切让它感到窒息。”这位老师立刻抓住这点给学生讲现代社会的污染情况: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这样一讲学生知道了现在生活的环境污染太严重,它威胁着我们人类的生存,明白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师就这样在在各个环节中轻轻松松渗透了环保教育。四年级语文教材里有《大自然的启示》一文,这本是两篇阅读短文组成,内容浅显,一篇通过林务官好心的“打扫”森林,却使森林遭到破坏;另一篇列举了几则大自然帮助人类进行创造发明的具体事例。这些内容一看就懂,老师不必做过多讲述,重点则应过两篇短文对比讲解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必须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否则好心办错事;只要正确认识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人类就会获益。教师在讲这课前首先讲了人们杀光凶恶的狼来保护善良的鹿,最终导致狼被杀光,鹿也全部死亡的故事,然后提出问题:“人们杀狼怎么会引来鹿的死亡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迷。”这时同学都觉得很奇怪,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这样学习环保知识很有兴趣,思维也进入积极状态,学习效果当然也是最佳的。
四、关注生活七嘴八舌话环保
生活中有许多保护环境和破坏环境的现象,但学生不太明白,比如集市上买卖蛇,上树捉鸟……这些学生司空见惯的现象,他们不以为然,甚至认为不会破坏环境。教师除了上课文时教给环保知识外,还可以专门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围绕这些现象开展谈论,在谈论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善于发现,仔细分析,才能分辨是与非。讨论时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充分阐明自己的观点,这样既教给了学生环保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