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小学教师处理教学内容的综合分析

作者:韩例芬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教师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作为一个核心的问题展开。本文以临汾市两所学校四位教师为例,来分析当前小学教师处理教学内容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小学教师 教学内容 新课程
  
  一、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在确定研究样本时,结合自己的能力,就近选取了临汾市的两所小学,两所小学的概况分别为校A:位于临汾市区,公立学校,学校的规模和办学条件较好。校B:位于临汾市区,私立学校,学校规模和办学条件一般。分别在两所学校选择四年级的一个班的语文和数学老师作为考察和研究的对象。
  (二)资料的收集
  1.资料收集的方法。笔者用了三周的时间分别对两所学校进行实地研究。研究中主要运用访谈、观察和文件资料三种搜集资料的方法。
  (1)访谈。在访谈中主要希望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计划层面上,教师做了什么,包括在备课的过程中,即在不同形式的教学计划中所反映出来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设计。二是教师为什么要采用上面的那些做法,是什么因素影响教师采用这样的做法的。
  (2)观察。观察的内容主要围绕教师制定小学科目计划的具体活动,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所制定的教学计划的主要环节的执行情况。主要的观察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的主要环节,了解不同性质的教学活动出现的频率及时间,如讲授、练习、讨论、复习等活动;二是计划中所作内容的落实情况,了解教师是否按教学计划的设计进行教学,在哪些方面作了改变,教师作了哪些影响教学主要进程的行为。
  (3)文件资料。文件资料具体包括:教师的教学计划(年度、学期、单元)、教案、教师用的各种资料(课标、教材、教学参考书、其他参考书)、教学笔记、学生作业等。
  2.搜集资料的基本过程。按照研究计划,分两个阶段对两所学校的两个班级的语文、数学老师进行实地研究,校A实地研究的时间为两个星期,校B实地研究时间为一个星期。通过两个阶段,共用3个星期的时间对两所学校进行了实地研究,共听课51节,访谈4人,参加学校教研活动3次,阅览教师用的各种资料、教学笔记、学生作业等若干份。
  3.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访谈的所有录音资料都整理成文字。整理的过程基本上是将原始的录音资料全部转换成文字。在整理的过程中,将一些认为可能重要的内容加了注释,一方面说明研究者的想法,另一方面也为以后的分析作准备。
  
  二、有关教学内容的处理特征
  
  对于有关教学内容处理的特征,是从两个方面考察的:一是教学的计划阶段教师是如何处理教学内容的,在有关教学内容方面作了哪些设计;一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的,对教学内容又作了哪些设计。下面分别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计划阶段教学内容设计的特征。对计划阶段教学内容设计的考察主要是从访谈资料和有关的文件资料中详细分析教师在上课前处理教学内容时的表现。共听了三周的五年制四年级的语文和数学课,语文教学内容包括四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三首古诗,三个单元的积累、运用。数学教学内容包括小数乘法中的连乘、乘加、乘减,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小数除法,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对教学内容的考查重点不是考察教师如何理解具体的内容,而是考察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的取向。上述教学内容在数学教材上一般都是以例题和习题的形式出现的。一般新的内容的开始是以例题的形式出现的,然后再作相应的练习题,所以例题和练习题是教材中两类主要的表现形式。上述教学内容在语文教材上一般都是以每个单元的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积累运用的形式出现的。一般新的内容的开始是以阅读课文的形式出现的,然后围绕课文后边的思考练习和目标书上习题练一练。因此,在分析中,从考察教师是如何处理这些内容入手,重点了解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对教材上所确定的内容是按教材原封不动地进行教学,还是对教学的内容有所变动来看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上的取向。表1反映了教师在教学的计划阶段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两所学校教师在教学的计划阶段都倾向于对教学的基本内容不作改动,按照教材教参中提供的内容和结构进行教学,特别是在例题的运用上完全没有改动。校A的教师是集体备课,五年制四年级语办和数办各四位教师,基本上每个教师备一个单元,然后进行汇总。这样教案是每个教师参考多种资料备出来的精品。平常自己上课也不用再写教案了,但实际上教师在上课前用一些时间看参考书,也不完全按集体备课的计划走。校B的教师教案很简单,基本是按教参内容来设计教学内容的。这反映了教师把教材上的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来源,对教材中主要内容和结构基本不作任何变动。从以下访谈摘录中可以进一步了解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上的想法和做法。
  校A-X:今天这节课的内容是连乘、乘加、乘减(教师指着数学课本),先复习一下12×5×60、30×7÷85、205×4-200这三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说明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然后讲一下课本的例题6,这道应用题,从问题着手,先问求什么,什么条件,应用题都这样讲。再问应该怎样做。新授课讲完后让学生练做一做的两道题。一般讲课没有什么特殊设计,几乎跟着书上走。讲完再练一下,板演,讲解。练习题再讲一下,布置作业。
  校B-D:今天这节课讲《太阳》,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说明文。上课之前,想的是先创设一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讲后羿射日这个故事。通过学生讲述这个故事,提出一些问题,用箭到底能不能把太阳射下来呢?然后再提出一些具体的如太阳有多大、多热、多远这些问题,一环套一环的问题让他们在脑子中产生疑问,激起求知的欲望,才能激励他们去朗读。(教师说的内容和教参上的教学建议1基本相同)
  笔者查看教师校A-L的课本,她按照教参上一些对课文中重点体验探究的句子画在书上,并且在句子的旁边标上了对该句的理解。如在“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的旁边标的是“作者从养花中认识到了体力劳动的重要性”。
  从以上的几段访谈记录中,可以看出,数学教师基本上是按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和次序安排教学内容的。数学教师基本上是按教材教参中的例题为核心,理解和阐述问题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方法。语文教师基本是按照教参上的教学建议计划授课内容。有的教师在上课前把教参上对课文中重点理解、体验、探究的句子,按照教参的说法标在课本上。部分教师的教案也是完全按照教学参考书的观点。
  2.课堂教学阶段教学内容处理的特征。以上是教师在教学计划阶段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情况。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又是怎样处理的呢?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情况和课后访谈资料的分析,重点分析教师对计划阶段中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否改变这个角度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原来设计的教学内容基本不改变,数学教师对练习题的处理有所增加或减少,但减少的多一些。原因是学生在上课期间完成不了教师要计划做的题。增加练习只是当好的学生做完教师设计的题目时,给他们增加一些难一点的题目。语文教师在讲课文或是目标上的练习题时,基本上是按教参教科书和目标上的练习题的要求来讲授。 教师的其他课也类似于这样的形式。从有关教学内容设计访谈和教学片段中的摘录可以看出,语文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内容的处理基本上是按照事先安排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师依据教材上规定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内容也是基本不变的。从访谈中会发现教师也是根据预先设计好的目标衡量教学效果。这些想法和做法都有一定的机械性,没有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事实上完全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的资料,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地读书,并将读懂的内容大胆地说出来,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生提出的也只是与课文有关的问题,没有延伸性。语文教师对思考.练习大部分是让学生完成目标书上的题。数学教师对练习题的处理有所增加或减少,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完成不了的题目会让学生利用中午或晚上时间完成。
  
  三、讨论
  
  小学教师完全根据教材上规定的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内容的处理也是基本不变的。这说明教师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容易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教学内容侧重知识、技能技巧的传授和掌握,这样学生只能获得一些系统的知识、技能技巧,学生的探索能力、创造能力可能受到抑制。教学参考书只是一个参考,教师完全以教参为中心,会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过程也只是按教参上的流程串了一遍。这样不容易把学生陌生的外在世界转换成学生的生活世界,从而忽视了学生学习内容的意义和价值。由此可见小学教师处理教学内容的方式带有明显的学科本位倾向。
  
  参考文献:
  [1]马云鹏著.课程实施探索——小学数学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瑶著.课堂观察指导[M].广州: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关文信主编.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