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加强校本教研 提高教师素质

作者:聂希凡




  为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创建特色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使教师成为学习者,合作者,研究者,必须建构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首先要明确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它们构成了校本教研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专业研究人员的及时参与是校本教研不可缺少的因素。查根据教师实际情况,开展以下校本教研活动:
  (一)开展“青年教师说课改”活动
  教师的成长是与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学方式,改善教学行为,是实现专业水平提高的一条有效途径。从实际出发开辟青年教师说课改平台,目的是尽可能让教师阐述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使教师在你说我听、我说你想中自我完善,共同提升。因此,要求凡35岁以下的教师每人准备一次有关课改的专题讲座,自定内容,由教导处统一安排时间,在全体教师会上交流。
  (二)开展“课堂教学你我评”活动
  要使校本教研取得实效,关键在于确定好教学研究的主题。研究的主题应该来自于课堂,来自于教师的亲身实践,应该让教师在参与校本教研的过程中能够及时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在探索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改进行为。因此精选一些典型的课例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就显得十分重要。学校要求每位老师每学期在阅览众多的课例中精选一篇典型的课例(或教学片断),并写好课堂评价,由教导处统一安排,分学科在教研组交流、讨论活动时作中心发言。要求发言人以本年段教材为内容,精选的课例应具备以下特征之一:反映新课程学科教育的本质特点;反映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反映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反映出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反映出新技术对课堂教学带来的影响,等等。
  (三)开展“公开教学研讨”活动
  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主渠道、主战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作用发挥得优劣,除了自身具备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外,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则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体现,也是新形式下,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学校成立校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组与教研组相结合,开展公开课研讨活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专业的发展有作积极的作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开一次公开课,课后由教研组组织评课,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派教师去名校学习,请名师、专家来校讲课指导,使教师在互相学习,专家引领中,通过互听、互评、互动达到专业提升的目的。
  (四)实行“协作备课制度”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是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和联系纽带,集体备课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备课形式。协作备课制度,即“集体备课、互相协作、资源共享、个人加减、二次设计”。其集体备课是进行资源共享的前提,个人加减是体现教师个人创造和不同班级学生特点的保证。目的是使教师在自己的强项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为别的教师提供借鉴;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教师从繁重的教案书写中解放出来,为教师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研究中。要求是:每一个教研组在集体备课时,做到“三定”、“四有”,即每个教研组固定集体备课的时间、固定集体备课的地点,每个教研组集体备课前定好主讲人;活动中必须有问题、有讨论、有记载,教学之后有反思。
  (五)加大校本培训力度
  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质量和实效,是新课程教师培训一项十分紧迫的要求。在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学历进修,提高学历层次的同时,应抓好以下工作:
  1.组织教师进一步深入地学习课改理念。新课程标准人手一册,以便更好地让教师掌握各科教材“新”在哪里。
  2.按照上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活动。
  3.加强教学理论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采取自学与辅导相结合,要求每位教师至少每学年写学习笔记30篇,学习心得2篇,教学论文1篇。
  总之,通过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能大大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为新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